據媒體報道,特斯拉2月全球銷量數據公布,堪稱“滑鐵盧”。數據顯示,特斯拉2月在中國市場銷量僅為30,688輛,同比暴跌49%,環比1月的63,238輛更是腰斬51.5%。不僅是中國市場,特斯拉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同樣遭遇重創:德國銷量同比驟降76%(2月僅售出1,429輛),法國下降26%(2月2,395輛),美國銷量連續四個月負增長(同比減少5%)。這一連串下滑背后,是特斯拉面臨的競爭加劇、產品迭代乏力、政策環境變化以及馬斯克個人爭議等多重壓力。
中國作為特斯拉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銷量占比超三分之一,但2月的斷崖式下跌暴露了其本土化戰略的短板。比亞迪等中國車企通過價格戰和技術升級搶占市場份額,比亞迪通過推出覆蓋6.98萬元至百萬元價格區間的21款新車,2月銷量達32.28萬輛,同比增長164%。且標配智能駕駛功能,直接沖擊特斯拉的中高端定位。相比之下,特斯拉車型更新緩慢,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已上市多年,僅靠外觀和配置微調難以激發消費者熱情。盡管特斯拉在2月初推出購車優惠(Model 3疊加補貼后降價2.8萬元),并推出改款Model Y,但市場反應平淡,另外新車型交付延遲導致供應空檔也是銷量下滑的一大原因。
在歐洲,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被大眾、寶馬及中國品牌蠶食。德國作為歐洲最大汽車市場,2月電動車整體銷量增長30.8%,但特斯拉銷量卻暴跌76%。分析指出,馬斯克的政治立場成為關鍵阻力,他公開支持德國極右翼政黨,并多次卷入歐美政治爭議,引發消費者反感。瑞典調查顯示,僅11%的受訪者對特斯拉品牌持正面態度;英國60%的潛在電動車買家因馬斯克的言論放棄購買特斯拉。此外,多國取消電動車補貼(如德國2024年底終止激勵計劃),進一步削弱了特斯拉的價格競爭力。
在美國,特斯拉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需求增速放緩(2024年銷量同比僅增8%),混動車銷量卻同比激增36.7%;另一方面,馬斯克主導的聯邦政府裁員政策及與特朗普政府的密切關聯,引發部分消費者抵制。加州作為特斯拉“大本營”,2024年銷量下降12%,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盡管特斯拉試圖通過Cybertruck打開皮卡市場,但轉化率不足5%,未能扭轉頹勢。
特斯拉銷量下滑與馬斯克的個人形象深度關聯。馬斯克近年頻繁發表右翼言論、介入歐美政治議題,甚至被指“非法侵入美國財政部支付系統”,導致品牌價值一年內縮水26%(從583億美元降至430億美元)。消費者調研顯示,傳統支持者(城市中產、環保主義者)加速流失,而新吸引的保守群體對電動車興趣有限,形成“兩頭不討好”的局面。更嚴重的是,馬斯克的爭議言論已引發線下抗議,法國圖盧茲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特斯拉門店及充電樁甚至遭到縱火破壞,反映出當地消費者對于特斯拉的抵觸情緒。
面對銷量危機,特斯拉短期內可能繼續采取降價策略。2月Model 3的補貼政策未能提振銷量,但迫于競爭壓力,特斯拉可能進一步下調售價,尤其是計劃于2025年推出的低價車型(起售價2.5萬-3萬美元),可能會成為特斯拉新的銷量增長動力。不過,頻繁降價是一把雙刃劍,2024年特斯拉汽車業務毛利率已因降價縮水,若持續以價換量,可能損害長期盈利能力。此外,改款Model Y的交付和Cybertruck在歐洲的上市或帶來階段性回暖,但產品老化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