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逐漸演進的物種,進化式進步通常由漸進式的小步驟或突變開始,最后發展為經常是意料之外的戰略性重大轉變- 。
在《基業長青》一書中,吉姆·柯林斯曾結合進化論提出上述觀點。
他認為,物種的進化過程和部分高瞻遠矚公司適應環境的過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高瞻遠矚的公司會在核心理念的架構下刺激進化過程,朝著希望的目標前進,這一過程稱為-有目的進化-。
當前,席卷全球的AI浪潮正持續加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為各大科技廠商帶來了-適者生存-的考驗,也讓那些-預先進化-的企業如獲新生。
作為當前業界極少數具備-2G+2B+2C能力-與全棧AI優勢的企業,聯想,顯然屬于后者。
2017年,聯想中國區提出了-日出東方-戰略,得益于戰略本身的高度前瞻性與聯想中國內部的戰略定力,在堅定推進戰略落地的過程中完成了一場-有目的進化-。
3月31日舉辦的聯想中國區誓師大會上,通過全新升級-日出東方-戰略,繼續加碼進化:
一是將聯想中國區的使命更新為-混合式AI加速中國智能化轉型-;二是強化AI對于兩大轉型的加持,其中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打造智能體軍團,讓一支-硅基戰隊-深化客戶直達模式,3S轉型會繼續深化全棧AI,重裝出擊;三是練就-三大法寶-,提升聯想在新時代中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戰略升級,既是聯想中國駛入自我變革深水區的標志、數智化服務能力內生外化的里程碑,同時也是AI普惠新時代背景下,聯想引領全行業智能進化的又一重要范例。
科技企業最難的是精準前瞻
比爾蓋茨曾說: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的變化,但低估未來十年的變革。
由于科技發展并非線性增長,而是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特性,人們往往會陷入短期高估和長期低估的矛盾之中。
這也直接導致了,對科技企業而言,技術趨勢的準確預判往往才是真正-難而正確的事-。
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來,AI技術發展就經歷了多次-繁榮與低谷-周期,業界始終存在-過度樂觀-與-謹慎悲觀-兩種論調。
直至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問世,以及今年DeepSeek 敲開普惠開源大模型時代的大門、人與智能的深度協同創新真正成為現實,人們對于AI 技術的普及和商業化落地能力才突然有了實感。
AI幾乎是以一種無法預估的節奏迅速融入大眾生活與千行百業,有不少廠商猝不及防,但也有像聯想這樣的老牌科技企業,早已搶先多年并堅定地投入這場軍備競賽。
2017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就已提出-日出東方-戰略,其中包括-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和-智能產品和智慧服務轉型(后演變為3S轉型)-。
站在今天再回看,這兩大戰略轉型不僅被驗證是正確的,而且具備極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首先,DeepSeek自身低成本、高性能和開源模式,使其能夠迅速被汽車、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接入并實現廣泛應用,這種趨勢反映了AI技術正在從-算力競賽-轉向-算法優化-,并走向垂直行業的深度賦能。
相同的,聯想的3S轉型正是旨在以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方案和服務三大領域為核心,推動聯想自身從-傳統硬件制造商-轉型為-能夠提供全棧全周期服務的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而助力企業和社會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
因此,當前DeepSeek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趨勢,可以說與聯想主張的智能化轉型和普惠化目標相得益彰。
其次,DeepSeek的低使用門檻、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驗證了AI技術無法脫離大眾用戶實際需求獨立成長,只有遵循-以客戶為中心-的落地路徑,才能實現高速發展與生態爆發。
而聯想中國之所以發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產業和服務變革,正是洞察到客戶需求快速變化,對個性化、服務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意識到不應該繼續以-產品公司的姿態-發展,于是通過細分不同類型的客戶、創新直達客戶的業務模式,與客戶建立直接聯絡,以最短路徑掌握與響應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