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現場,vivo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宣布,vivo將成立「機器人Lab」進入家庭機器人領域。據他介紹,vivo將聚焦機器人“大腦”和“眼睛”的研發,主攻個人和家庭場景的消費級機器人產品。
在智能手機進入存量競爭、手機廠商扎堆造車的當下,vivo卻投向另一個“萬億級市場”——機器人行業。胡柏山直言:“機器人是手機行業的未來,將成為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據他介紹,vivo在AI大模型、影像技術、混合現實等領域實踐多年,此次跨界是對技術積累的“高效復用”。
其實,進軍機器人行業,vivo并非孤例。近年來,中外多家知名手機廠商紛紛布局機器人賽道:小米、華為、OPPO等中國品牌已經行動起來,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也在積極探索。它們發布的產品形態多樣,路徑也各有側重。
手機廠商們為何都紛紛押注機器人行業?面對高技術門檻、長回報周期的機器人行業,它們都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嗎?
01 各路品牌涌入,機器人賽道有多熱?
根據企業公開資料,《節點財經》整理了主要手機廠商在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動作,可以發現,有些手機廠商已經拿出原型產品亮相發布會,有的則選擇低調布局技術和生態,但無一例外,都在為“機器人時代”提前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