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進寶馬X1駕駛艙,手握方向盤上的藍天白云標,再看眼前的雙聯屏,心里不禁涌起一絲期待。感覺一切都到位了,這確實是臺寶馬。可手指觸碰到中控臺、門板,以及臀部感受座椅的瞬間——那份期待中的寶馬式豪華細膩感,似乎被硬朗的現實取代了,需要打個問號。
這份“不那么寶馬”的觸感,正是這臺車能夠把主銷2.0T型號的指導價,從接近32萬一路下探到驚人的19.29萬的關鍵所在。在新能源車市的猛烈沖擊下,傳統豪華品牌不得不以價換量,卷入前所未有的價格戰。如此大幅度的跳水,背后不可能沒有犧牲。
而寶馬X1的犧牲,很明顯就體現在了你坐進車內后,眼睛看到和手能摸到的地方。中控臺不少區域是硬邦邦的塑料材質,座椅是仿皮包裹,支撐和包裹感都只能說普通。它功能布局采用了家族最新設計,看著現代,但實際營造出的氛圍,離傳統意義上的“豪華”確實有距離。
你得承認,它更像是一臺高度注重實用性、偶然披著寶馬外衣的車。但換個角度想,看在它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份上,這些妥協似乎又變得可以理解甚至接受。畢竟,你首先得到的是那個在無數人心中分量十足的金字招牌。
寶馬經典的雙腎格柵設計,引擎蓋上醒目的藍天白云標志,加上流暢且不失力量感的車身線條,以及半隱藏式門把手,它開出去依然是臺體面的豪華品牌SUV,自帶一份氣場。這是花小錢辦大事的第一層意義,滿足了很多人對品牌的渴望。
其次,也是寶馬X1真正的殺手锏:空間。別看它定位緊湊型SUV,但2802mm的超長軸距簡直是越級表現,甚至比某些以大空間著稱的中型SUV,比如大眾途觀L的2791mm還要長一截。這直接帶來了驚人的后排腿部空間。
坐進后排,你會發現空間寬敞得不可思議,甚至有人覺得比老款X3還要寬敞。家庭出行時,無論是帶著孩子還是老人,這個寬敞的后排空間簡直是福音,長途乘坐也能舒服伸展,極大地提升了乘坐舒適度(盡管座椅本身材質普通)。
巨大的后備廂也是亮點,標準容積達540升,放倒后排座椅后能擴展到1700升。日常購物、機場接送、全家自駕游,強大的裝載能力完全能夠勝任,滿足各種大件行李或物品的運輸需求。寶馬X1在實用性上,確實做到了同級前列。
動力方面,主銷的2.0T版本擁有204匹最大馬力,300牛米峰值扭矩,官方零百加速時間是7.9秒。這個數據談不上炸裂,但也足夠推動這臺車進行日常駕駛和超車,動力輸出平順且夠力,和它的家用定位很搭,不追求極致性能。
入門的1.5T版本(156匹馬力,230牛米扭矩,9.2秒破百)動力表現就比較佛系了,僅僅是夠用而已。頂配M35Li(300匹,5.6秒破百)那是另一回事。可以看出,這臺跌到19萬區間的寶馬X1,賣點壓根不在性能或內飾奢華。
它是用寶馬的品牌、傲人的空間,搭配一個夠用的動力總成,去精準地搶占原本屬于普通合資品牌SUV的市場份額。它清晰地定義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為此做出了取舍。
它的月均銷量能穩定在5000臺以上,近三個月分別為6113臺、5344臺以及5122臺,這證明了市場對這種“品牌光環+極致空間+實惠價格”組合策略的認可。消費者很清楚自己花錢買的是什么,以及為此放棄了什么。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面對這臺內飾手感并不那么豪華的寶馬X1,你能接受它的不完美嗎?那個閃亮的寶馬標、那個寬敞到可以“放飛自我”的后排,能否讓你心甘情愿地忽略掉那些硬邦邦的塑料和樸素的座椅?近32萬降到19.29萬的它,到底是真香,還是一個需要你做點心理建設的妥協?
舉報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