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造車新勢力的生存壓力與日俱增。近日,陷入資金困境的哪吒汽車與供應商埃夫特達成還款協議,承諾在6個月內每月支付約820萬元,總計償還4900萬元設備欠款。這一消息看似是企業正常履行債務義務,實則揭示了哪吒汽車當前面臨的嚴峻資金挑戰。
近日,A股上市公司埃夫特發布公告披露,經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人民法院主持調解,其與合眾新能源宜春分公司(哪吒汽車母公司旗下企業)就設備款支付事宜達成一致。根據法院出具的《民事調解書》,哪吒汽車方面尚欠埃夫特設備款4915.09萬元,雙方同意自2025年6月至11月的6個月內,哪吒汽車需于每月30日前支付約819.18萬元,直至全部欠款清償完畢。
這一還款協議看似普通,實則暗含多重保障債權人利益的條款設計。協議規定,若哪吒汽車有任意一期未能按時足額付款,則需承擔逾期付款利息(日息萬分之五,遠高于常規商業貸款利率),同時埃夫特有權立即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全部剩余債務及利息。這種“核按鈕”條款的設置,既給了債務方緩沖期以避免立即破產,又通過高壓條款確保債權人權益不受損害。值得注意的是,調解書特別強調“本協議經各方簽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這意味著協議不存在常規商業和解中的"反悔期",哪吒汽車已無退路。
還款時間節點的選擇也頗具深意。2025年6月至11月這一還款期,恰好與哪吒汽車首款全球化車型NETA L海外交付的關鍵期重疊。根據乘聯會數據,2025年1-5月哪吒汽車累計銷量3.3萬輛,同比下滑18.3%,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已滑落至第六位。要實現協議中的月均819萬元還款額,意味著企業每月需額外創造約3000萬元營收(按25%毛利率估算),這對正處于市場拓展關鍵期的哪吒汽車而言無疑是不小的壓力。
埃夫特在公告中表示,若哪吒汽車如約履行付款義務,后續收回應收賬款將對公司未來利潤產生積極影響;若對方違約,公司將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這一表態既體現了供應商對哪吒汽車還款能力的謹慎樂觀,也暗示了對其資金狀況的持續關注。作為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埃夫特是哪吒汽車智能制造體系的核心供應商,其提供的設備直接關系到哪吒桐鄉、宜春兩大生產基地的自動化水平。這種“設備供應商反制車企”的案例,在中國汽車行業尚屬罕見,反映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哪吒汽車近期的資金問題并非突然爆發,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漸顯露的過程。回溯至2023年10月,認證為“哪吒汽車員工”的網友在第三方平臺爆料稱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并且欠了供應商很多錢”,甚至奉勸消費者“買哪吒汽車謹慎”。雖然公司負責人當時回應稱正在進行“工資結構調整和績效考核體系優化”,但隨后的降薪、大比例裁員等消息接連被媒體曝出,印證了內部資金緊張的傳聞。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車的資金困境并非孤立現象。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多家二線新勢力車企都面臨著類似的生存壓力。但與部分競爭對手相比,哪吒汽車的應對顯得更為被動,這與其前期快速擴張后管理能力未能同步提升有直接關系。方運舟在內部信中坦承的“戰略、組織、管理體系問題”,正是這種發展失衡的體現。
面對日益嚴峻的資金壓力,哪吒汽車并非坐以待斃,而是展開了一系列自救行動,試圖通過多種渠道緩解債務壓力并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這些措施既包括短期的債務重組,也涉及長期的戰略調整,反映出企業管理層對危機的全面應對。
值得玩味的是,在與埃夫特達成還款協議后,哪吒汽車立即高調宣布獲得香港政府2億港幣專項補貼。這種“危機公關+政策背書”的組合拳,顯示出新勢力車企在資本寒冬中的求生智慧。正如某投行分析師所說:“補貼只能止血,真正的考驗是能否在2025年前造出足夠的造血細胞。”
寫在最后:
哪吒汽車的資金困境并非個案,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深度洗牌的一個縮影。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補貼退坡,資本趨于理性,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新勢力車企都面臨著生存考驗。在這一背景下,哪吒汽車的還款協議和自救努力,為我們觀察行業轉型提供了有價值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