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3年內,一家不剩!
前陣子,有位專家說了開頭這句話!
這個非常“暴力”觀點后面還跟了一句話,“蔚小理”最后能夠獨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盡快兼并重組合作。
就在這句話說完之后,蔚來的動作來了。
蔚來發了內部通告,說要對旗下樂道和等組織部門架構進行收縮調整。
難道,開頭那句話要成真了?
這一次,蔚來包括產品研發、用戶服務、車型營銷等部門都是“動刀子”的核心。
而蔚來之前,回歸吉利,完成了戰略性的主動收縮。
這兩起事件,看起來沒啥關系,但我們也能夠隱隱感覺到——“要變天了”。
那么,車企怎么突然都開始戰略轉向?
是卷怕了?
還是口袋里真的沒錢呢?
過去十年,中國車企為搶占新能源賽道,紛紛孵化系列子品牌。
這種“廣撒網”策略,以前很香,放在行業增速放緩、價格戰白熱化的當下,那就問題多了去。
研發重復、渠道重疊、品牌定位模糊,導致資源嚴重內耗!!!
蔚來的財報報表,就明確反映了這些問題。
2024年,蔚來營收創新高,但凈虧損擴大至224.017億元,直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而其中,全年的銷售及行政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都呈現明顯的同比增長,這都與新品牌的營銷和擴張有直接關系系。
戰略整合,正是這一背景趨勢下的典型應對。
第一,對內整合最直觀的好處便是降本增效。
譬如,極氪的回歸就能方便吉利去全盤改革,著重內部結構性重組,通過“做減法”提升決策效率,集中資源打造爆款車型。
而蔚來,也同樣能讓蔚來主品牌、樂道、螢火蟲的分層定位更加清晰明確,避免內部資源爭奪,向“敏捷型”組織進化。
整合之后,車型變少,企業的產品研發力量更聚焦,相應的成本也將下降。
這對車企影響來說“大也不大”,考驗內部管理層的智慧。
第二,對外收縮整合能夠“抱團取暖”。
可能某個品牌的銷量成績已經逐步跟不上市場行情或者品牌需求,但通過整合資源就能夠實現規模經濟。
這樣,單個品牌的銷量規模就上來了。
同時,車企往高效、集約化的方向轉型,更好地應對車市如此內卷的大環境。
第三,對行業也有各種各樣的好處。
一方面,資源集中,車型減少,行業也不會過度內卷。
另一方面,車企正以更嚴肅的態度面對車市競爭,意味著新能源車市正逐步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
接下來,在充分競爭的新能源車市中,就看誰能告別“內耗”,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事。
目前,汽車行業已然是“存量廝殺”的狀態。
新能源汽車產業很可能將出現越來越多內部整合,深度整合的現象將持續下去。
而自主車企們,也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這一次,唯有“靈活者”生。
功夫拍案
蔚來與極氪的品牌整合,意味著新能源車市正逐步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
車企戰略的核心邏輯,也開始從“以量取勝”轉向“以質求生”,通過資源聚焦、技術協同應對新能源市場的變革。
我認為,能否在智能化、全球化、規模化三大維度建立差異化優勢,將決定車企的生死存亡。
目前市場的頭部領軍,無不是這“新三化”的佼佼者。
在這場變革中,“靈活者”生,“遲緩者”亡,行業的洗牌與進化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