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5款大眾ID.3改款聰明款被曝存在“異常掉電”問題,引發了行業和部分媒體的關注。對此,有媒體咨詢了上汽大眾方面,官方客服進行了回應。
大眾ID.3
大眾新款ID.3被曝“異常調查”?官方客服:并非質量問題
據紅星新聞、中國汽車網等媒體消息,多位用戶稱,大眾新款ID.3部分配置版本車型存在“電池異常掉電”的情況。
具體而言,2025款大眾ID.3改款聰明款車輛在靜置后電量突然下降10%-20%,甚至出現“虛電”現象。
對此,上汽大眾官方客服明確表示,這種情況并非電池質量問題,而是于磷酸鐵鋰電池本身的特性導致,車輛靜置后下次啟動時會出現顯示值的偏差。
官方客服回應
對于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案,官方客服還表示,應急處理方案為定期將車輛電量用至12%-15%之間,靜置兩小時后再充滿。
顯然,從上汽大眾官方客服的回應來看,部分配置版本遇到的這種問題,并不是電池質量問題所致,而是由于電池本身特性造成的。
并且,針對這種情況,上汽大眾官方還給出“應急處理方案”。如果確實是非質量問題,那么相關用戶應該可以安心用車了。
大眾ID.3
搭載磷酸鐵鋰電池,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應對競爭?
從媒體消息來看,這次事件涉及到的車型主要為改款聰明款大眾ID.3。此前,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曾明確表示,磷酸鐵鋰電池的引入可使單車成本下降1.9萬元。
同時,他同時表示,面對部分廠家的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大眾ID.3換裝磷酸鐵鋰電池之后,有價格下探的空間。
顯然,從這個層面來講,換裝磷酸鐵鋰電池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為了“價格下探”和“應對競爭”以及“降低成本”的產物。
大眾ID.3
應該說,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這一策略確實讓大眾ID.3的終端售價進入10萬元區間,從而在與部分自主品牌車型的競爭中,更具有價格、成本等方面的優勢。
從市場銷量來看,在目前上汽大眾推出的眾多電動車中,大眾ID.3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市場銷量成績,表現值得肯定。
事實上,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具有低溫性能弱、能量密度低等短板,但是在安全性、長循環壽命以及成本等方面,也確實具備不錯的優勢。
在國內車市,磷酸鐵鋰電池常常被用戶經濟車型上,至于三元鋰電池則常被用在中高端車型上。從大眾ID.3的市場定位和售價來看,部分車型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應該說并沒有什么問題,可以理解。
大眾ID.3
如何平衡成本與用戶體驗,或許值得思考和重視
應該說,對于2025款大眾ID.3部分配置版本車型出現“電池異常掉電”情況,應該是上汽大眾官方并沒有預料到的情況。
好在對于這個問題,上汽大眾官方客服及時進行了回應,并且給出了“應急處理方案”,應該可以讓部分用戶放心用車。
只是,需要指出的是,從市場銷量的角度來看,上汽大眾方面是否要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卻值得思考。
大眾ID.3
畢竟,“電池被曝異常掉電”的問題,雖然上汽大眾官方客服回應并非質量問題,但是可能會影響到部分用戶的使用體驗,是否會因此造成部分用戶存在“心理落差”,值得思考。
要知道,對于上汽大眾而言,大眾ID.3是銷量比較好的主力電動車車型,堪稱旗下電動車型中“銷量擔當”車型,不容有失。
所以,對于上汽大眾而言,在如何平衡成本與用戶體驗,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畢竟,磷酸鐵鋰電池的降本優勢顯而易見,但若以犧牲用戶信任為代價,恐怕并非上汽大眾所愿。
大眾ID.3
本文結語:
從上汽大眾官方客服的回應來看,此次ID.3電池“被曝掉電”風波,本質上或許是一場“并非質量問題”的“烏龍事件”。
及時回應相關問題,能夠讓公眾更好的了解事實,也可以讓用戶更為放心的用車和購車,值得肯定。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以及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車企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時,或許更要以更嚴謹的態度向消費者傳遞技術邊界,而非將用戶體驗問題簡單歸因于“固有特性”。
對于上汽大眾而言,是否要考慮通過BMS優化、延長質保等方式提升用戶體驗,或許值得思考。畢竟,在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市場,用戶口碑以及用戶體驗不可忽視。
在此,我們希望上汽大眾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用車體驗,獲得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和銷量。
最后,“大眾ID.3被曝異常掉電”的風波,目前上汽大眾官方客服已經確認并非質量問題,而是“電池特性”所致,并且給出了應急處理方案,具體以官方回應為準,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信謠、不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