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時代,汽車市場品牌逐漸增多,自主、合資、新勢力全面出擊,在汽車市場進行了激烈的廝殺。
而對于傳統汽車品牌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轉型。只有迅速轉型,發展新能源技術,才能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打贏未來新能源汽車時代的終局之戰。
就在4月23日的上海車展上,一汽-開啟了以“眾進向新”主題的車展活動,帶來了包含燃油車、新能源車在內的雙線強大的產品陣容,并且還帶來了基于全新CMP平臺和全新CEA電子電氣架構打造的概念車——ID.AURA,展現了一汽-大眾轉型的強勢決心。
誠意滿滿的一汽-大眾汽車展臺,在車展中引發了激烈的反響,而消費者面對一汽-大眾強勢的轉型決心,也提出了疑問,那就是一汽-大眾究竟會以怎樣的產品規劃加速電動化轉型,在未來的終局之戰中,一汽-大眾究竟有怎樣的底牌?
技術躍遷:用硬核創新定義未來競爭力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汽車市場來說,再眼花繚亂的車型,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技術本身。
一汽-大眾顯然也是深諳此道,并在本次車展中,帶來了CMP平臺和全新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共同強化了一汽-大眾的技術壁壘。
其中,CMP平臺集合了大眾品牌全球領先的電動技術水準,其可以適配多種動力的車型。
要知道,現如今的汽車市場具備多種動力路線,純電、混動、插混等車型同臺競技,而CMP平臺則可以覆蓋以上多種動力路線,這不僅符合當前汽車市場動力路線的發展規律,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CMP平臺主要定位緊湊型車型,但是它卻擁有一個絕對的優勢,那就是長軸距短前后懸。這使得基于CMP平臺打造的車型,雖然定位緊湊型車,但是卻能做到超過2800mm的軸距,使產品擁有越級的內部空間體驗,形成先天的優勢。
全新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則是可以無縫地與人工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技術進行融合,給消費者帶來更智能的出行體驗。
尤其是在當前汽車市場,汽車的智能化技術發展飛快,消費者對于智能化的需求也逐漸從嘗鮮變成了剛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新CEA電子電氣架構將成為解決中國汽車消費者智能化需求的“良藥”,助力一汽-大眾打贏接下來的終局之戰。
在車展現場,基于CMP平臺和全新CEA電子電氣架構打造的概念車ID. AURA,也吸引了諸多觀眾駐足觀看,在后續車型上市前,一汽-大眾已經拉滿了消費者的期待。
一汽-大眾(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迎凱表示:“ID. AURA不僅代表了大眾品牌全球領先的電動技術水準,也是一汽-大眾面向未來的新能源造型設計方向,更能滿足中國年輕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期待。”
產品矩陣:以多元共進應對市場競爭
說完了技術底牌,再聊聊一汽-大眾的產品思維。那就是以“多元共進”的方式應對市場競爭。
前文提到,當前市場的產品是多元化的,有人追逐電動,有人依賴燃油,還有人偏愛混動。面對高度分化的需求,一汽-大眾將從2026年起,在“油電混共進、油電混全智”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共進的產品布局,也就是油車的優勢不丟、電車的機會不讓,混動的體驗不缺。
吳迎凱表示:“將在多個細分市場推出10款全新車型,包括5款純電、2款插電混動、2款增程式混動,以及1款全新燃油車型,這其中的每一款,都是針對中國用戶需求的“定制之作。”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燃油車是一汽-大眾的基本盤,在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燃油車依舊占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繼續保持燃油車的優勢布局正在成為傳統品牌的一種必然。
因此,一汽-大眾將在今年內陸續上市全新攬境、全新一代、全新等,穩住自己的燃油基本盤。
而對于新能源市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一汽-大眾對此采用的是全動力路線策略,也就是包含純電、插混、增程產品的全線布局,完善其產品矩陣。
筆者認為,一汽-大眾的戰略具備重大的意義,畢竟在汽車產業轉型期,“押注單一賽道”的風險遠高于“多線并進”,因此一汽-大眾的“油電混共進”,本質是對市場不穩定階段的防御性布局。
長期主義:用品質與服務構建信任護城河
說完了技術和產品,再聊聊品質和服務。
現如今的汽車市場,產品迭代太快,過去幾年一個車型,并且需要漫長的測試流程,而現在一年時間,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就會出現一款新車型。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現在市場格局尚未穩定,車企都繼續新品搶占市場份額,但是這種現狀卻讓許多消費者想買而不敢買。畢竟汽車屬于大型消費品,可靠性、耐用性尤為重要。
而當行業陷入“配置軍備競賽”和“價格血戰”時,一汽-大眾選擇了一條更艱難卻更可持續的道路:卷品質、卷服務、卷長期價值。
在品質方面,以ID.系列車型為例,一汽-大眾從電芯、模組到電池包,會進行多達436項的安全測試,測試環境極度嚴苛,模擬用戶可能遇到的極限用車場景,確保萬無一失。
服務方面,一汽-大眾更是推出了全系燃油SUV的“雙終身質保”政策,這不僅是一汽-大眾堅守精益求精制造所帶來的底氣,也帶給消費者更多保障,畢竟其“雙質保政策”的范圍是整車和原裝備件的終身質保,覆蓋了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十大核心系統。
吳迎凱表示:“我們關注品質、關注安全,這是造汽車產品最基礎的東西,這個我們沒有丟。我們2000多萬的客戶對于品牌的信賴,這是我們最基礎的保證,這也沒有丟。而且我們階段性地對于未來的產品布局也已經完成了,我們正在走向一個航空母艦已經掉完頭,正在全速啟航的起勢階段。”
在汽車市場中各大廠商頻繁炫技的當下,一汽-大眾也在“卷”,不同的是一汽-大眾除了卷技術、卷產品,還卷用戶價值,卷長期主義。
因此,筆者認為一汽-大眾的戰略布局,不僅是對市場的回應,更是一次對行業價值邏輯的重構。這必將讓其構建起深厚的“信任護城河”,在未來汽車市場中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