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未來每個中國家庭開的車都將搭載四驅技術,你信嗎?
把時間推到十幾、二十年前,那四驅技術必定是高端車型的專屬標簽,部分產品甚至只有頂配車型才能搭載,車主不是越野老炮,也是殷實之家;即便是五、六年之前,隨著新能源汽車浪潮滾滾而來,特斯拉用“狂暴模式”讓四驅成了新能源時代性能的代名詞,但價格依然讓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直到現在,四驅技術才有了進入千家萬戶的可能。品牌總經理趙永坡在2025上海車展上,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表達出了四驅技術將成為“家庭剛需”的理念,這可能是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新能源時代后的又一場技術革命——而這場技術革命的核心,正是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搭載的第二代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
那哈弗的第二代Hi4技術究竟有多顛覆?用趙永坡的話說:“我們做到了兩驅的能耗、四驅的體驗,而且在操控上,軸荷比50%對50%,比傳統構型的四驅車型的操控體驗也更好。”
本文將揭開四驅技術從“奢侈品”到“日用品”的進化史,并回答一個靈魂問題:為什么說哈弗Hi4技術,正在改寫中國汽車的“游戲規則”?
四驅的“尷尬往事”為什么過去沒人敢普及?
對于一些比較高端的豪華車來說,甚至就沒有兩驅這個配置,只有四驅。這說明什么?說明四驅本身給用戶提供的價值是遠遠大于兩驅車的,要不然四驅也不會成為豪華車的標配,其價值毋庸置疑。
那么,在燃油車時代為什么四驅技術沒有被推廣開呢?事實上,即便是新能源汽車時代,在哈弗Hi4技術推出前,也沒有廠家大力推廣四驅技術。
在趙永坡看來,這是主機廠和用戶之間的雙向無奈,或者是雙向的尷尬。
對用戶來說,誰不知道四驅車在冰雪天更穩、泥地里更猛。但在燃油車時代,四驅車的油耗要比兩驅車高,一般要高個1-3L,有些車型甚至更高;在價格方面也是一樣,同款車型,配置四驅的版本要比兩驅版貴3萬-5萬元;在保養方面,四驅車還要加碼。
算完賬之后,大多數消費者只能忍痛放棄,“95%的路況用兩驅夠了,剩下5%?咬牙扛吧!”
對廠家來說,傳統四驅結構復雜,標定難度高,成本壓不下來。車企若強行普及四驅,要么賠本賺吆喝,要么把車價抬到豪華區間——最后只能讓四驅淪為“面子工程”,專供高端車型。
用戶眼饞四驅車的安全與性能,廠家頭疼它的成本與能耗。說白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上四驅,就像天天吃米其林星級餐廳,好吃是真好吃,但錢包是真受不了。
進入新能源時代,四驅技術本被寄予厚望,但早期的混動四驅卻成了“半成品”。
趙永坡表示:“在新能源時代,四驅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原來四驅沒有的問題。比如,傳統的四驅混動構型,它前軸的發動機加兩個電機,是兩驅車型照搬過去,然后在后橋上,加了一個P4電機。原來兩驅車的混動構型本身就有一定的缺陷,因為它有三個動力,它的重量分布非常不合理,前面重后面輕。另外,因為有三個動力源,整個發動機的機艙空間非常緊張,所以發生碰撞的時候,吸能效果比傳統的燃油車性能要降低10%左右。所以對被動安全帶來的挑戰也非常大。”
此外,為了平衡整車的重量,多數車企會把整車的軸荷分配做一些優化,但是整車的重量又增加了,這對整車的能耗非常不友好。相對于傳統的燃油車,混動四驅車的能耗增加的比例是一樣的,依然比傳統的兩驅混動高,在饋電的時候,沒有解決能耗的任何問題。用戶吐槽道:“說好的省油呢?饋電時比我爸的老捷達還能喝!”
Hi4技術——四驅平權的“工業魔法”
而哈弗Hi4這個架構就完美地解決了上述難題,并且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比兩驅還省油。
“我們把前面兩個電機變成一個電機,把電機挪到后邊,把后邊的功率做得更大,前面的電動機既起發電的作用,也起驅動的作用,通過離合器的快速變化,使發動機既能夠直驅,也能夠帶來發電機發電,也能夠在直驅的時候,同時帶著電機去發電。”趙永坡表示。
簡而言之,傳統混動四驅需要3個電機(前軸2個+后軸1個),而Hi4只用2個電機(前軸1個+后軸1個),通過離合器和算法創新,實現了“一機三用”:
- 前電機:能驅動、能發電,還能邊驅動邊發電;
- 后電機:功率更大,專治各種“打滑趴窩”;
- 發動機:直驅時像燃油車一樣高效,發電時秒變“充電寶”。
也就是說,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前面減少了一個電機,并沒有減少它的功能,是通過離合器的變化以及控制系統的變化,使這個電機既能夠驅動,也能夠發電,使發動機既能夠驅動,也能夠在帶著發電機發電的同時驅動,它沒有犧牲任何功能。Hi4技術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少一個電機,多十倍聰明。
而在用戶更關心的降低能耗方面,哈弗Hi4祭出了三大“撒手锏”:
其一,是50:50軸荷分配。傳統兩驅車“頭重腳輕”,輪胎摩擦損耗大。而Hi4通過前后電機布局,實現豪華車級別的50:50配重,能耗下降明顯。
“我們比頭重腳輕的兩驅混動更省油,因為它前后軸的扭矩分配、軸荷分配、胎壓分配、胎壓比分配都更加均勻,它的磨胎、能耗,比兩驅車還低。這是這個構型最牛的地方,它不僅做到了兩驅的能耗,比兩驅能耗還要低一點點。”趙永坡表示。
其二,是雙軸能量回收。傳統的兩驅車,在前面加兩個電機,但能量回收的時候也只能一個軸回收,因為它都在前軸上。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雖然也是兩個電機,但一個放在了前軸,一個放在后軸,它的能量回收效應是單軸的一倍。
其三,重量不增反降。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省掉1個電機,其整車重量與兩驅混動持平,并沒有更重,但性能卻取得了碾壓式效果。用網友的話說,這屬于作弊——別人氪金,哈弗直接改代碼。
四驅時代的三重“必殺技”安全、爽感、親民價
前文提到,四驅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那哈弗Hi4能帶給用戶哪些超乎想象的價值?
首先,是在安全方面,四驅就是“隱形安全氣囊”。在50:50配重+雙電機精準控制的作用下,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讓緊急避障穩如老司機,即便是在冰雪路面上,其制動距離比傳統四驅短20%。此外,通過前機艙空間優化,載Hi4技術的四驅車碰撞吸能效果提升15%。
“在冰雪路面上,Hi4就是比傳統的混動有優勢,它要多出一倍的制動效能,這個制動效能不是制動系統提供的,是Hi4驅動系統提供的,是它的反拖力。”趙永坡表示。
其次,是駕駛感受方面。在整個操控體驗上,搭載Hi4技術的四驅車通過前后軸50%對50%分配,在過彎的循跡性,避障時候的穩定性,都要比前重后輕的或者前輕后重的車要有優勢,讓家用車也可以做到“秋名山漂移”。
趙永坡認為,“操控跟輪胎有關系,跟軸荷分配有關系,再一個是跟懸架有關系。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只去比軸荷分配,因為輪胎是一樣的,調校水平有高有低,在調校水平拉齊的前提下,我們50%對50%的軸荷分配,在操控上天生的領先,或者說它調整的閾度比傳統兩驅車和傳統混動四驅要高。”
再次,是在價格方面。二代哈弗梟龍MAX定價11萬級,比競品兩驅車還便宜。
為了讓更多用戶能享受到四驅技術帶來的體驗提升。汽車開展集團化作戰,長城旗下多品牌全都用上新四驅技術,并且一同分攤研發成本。毫不客氣地說,哈弗之所以現在敢卷價格,就是因為背后站著坦克、魏牌等‘兄弟連’。
“無論從安全、爽、維修成本,還是能耗,我們Hi4已經全方位,相當于把傳統的四驅構型、兩驅構型全顛覆了。我講的這一塊,不是吹牛,每一句話都是有理有據,有理論支持的。再加上30年長城公司的調校經驗加持。所以說我們的Hi4,為什么說不是吹牛?我說要感謝新能源時代,讓我們重新定義了四驅,我們這個四驅相當于已經把傳統的構型全變了,它的性能邊界,它的設計邊界全部突破了,還有能耗邊界,能耗的認知,爽的邊界,制動力的邊界全部突破了,所以它是全維的提升。”趙永坡表示。
這就是長城汽車的四驅平權主義,四驅不該是階級符號,而是家庭標配。哈弗就是要讓用戶覺得,不買四驅,虧大了!長城汽車就是要在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一場“底層革命”
寫在最后
當長城汽車喊出“四驅時代”,它賭的不是技術,而是中國家庭對“安全感”的終極渴望。
過去,四驅是面子;現在,它是孩子雨雪天上學路上的從容,是全家自駕游時的底氣,是普通人對“高配人生”的觸手可及。
哈弗Hi4的價值,早已超越技術本身——它讓汽車從“動力競賽”回歸“人文關懷”,證明了中國車企不僅能“彎道超車”,更敢“重寫規則”。
未來的汽車廣告,不該吹屏幕有多大、車會不會跳舞,而該問——你的四驅,能不能守護一家人的平凡幸福?答案,或許就藏在下一代車主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