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5日,蘋果以新聞稿形式發布了兩款新iPad——搭載M3芯片的iPad Air和搭載A16芯片的iPad(A16),同時推出多款配件。盡管這是蘋果首次以“芯片型號”命名產品線,但市場對其“擠牙膏式”升級褒貶不一。以下從核心升級、產品爭議與用戶選擇三個維度分析:
一、核心升級:性能提升與存儲擴容
M3芯片賦能iPad Air
新款iPad Air最大亮點是搭載M3芯片,相比前代M2,其CPU性能提升約20%,圖形處理能力因支持硬件光追和網格著色技術,在游戲渲染等場景中表現尤為突出,官方稱相比M1機型提升最高達4倍。此外,M3的神經網絡引擎算力達18 TOPS,AI任務效率提升60%。但外觀設計、屏幕參數(60Hz IPS屏)、攝像頭配置等均未變化,僅重量增加1-2克。
入門款iPad(A16):存儲翻倍,芯片爭議
標準版iPad升級至A16芯片,相比前代A14性能提升30%,存儲容量從64GB翻倍至128GB起步,且維持2999元起售價不變。然而,其A16芯片為“閹割版”(5核CPU,低于A14的6核),且不支持蘋果最新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被批“性能倒退”。
配件生態完善
新款妙控鍵盤觸控板面積增大,新增14個功能鍵,并支持磁吸直連與USB-C充電;同時推出的智能雙面夾適配iPad(A16),提供多色選擇與折疊支架功能,售價599元。
二、爭議焦點:創新不足與策略保守
“換芯不換殼”的升級邏輯
兩款產品被指缺乏誠意:iPad Air僅更換芯片,沿用舊款設計與60Hz屏幕,未加入高刷等用戶期待功能;iPad(A16)雖存儲翻倍,但芯片性能縮水,且僅支持第一代Apple Pencil,與行業競品相比略顯滯后。
產品線命名混亂
蘋果放棄“代數”命名,改用“芯片型號”區分產品(如iPad A16、iPad Air M3),導致消費者辨識難度增加。此外,iPad(A16)被曝沿用前代渲染圖宣傳,被調侃“美工省事”。
生態割裂隱憂
iPad(A16)成為蘋果首款不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的換代設備,引發對低端產品線技術閹割的擔憂。同時,Apple Watch等產品仍保留32GB/64GB存儲,全生態容量統一尚未實現。
三、用戶選擇:實用主義優先
- iPad Air M3:適合追求高性能與生產力的用戶,尤其是需運行圖形密集型應用或AI工具的場景。但現有M1/M2用戶升級必要性較低。
- iPad(A16):存儲擴容與價格不變使其成為預算有限用戶的入門首選,但性能短板可能影響長期使用體驗。
- 購買建議:若需高性價比,可等待年中教育優惠活動;若急需換機,優先考慮存儲需求與芯片適配性。
總結
此次iPad更新凸顯蘋果“穩中求進”策略:通過芯片迭代維持技術話語權,但創新乏力與定價策略或削弱其市場競爭力。面對安卓平板沖擊,蘋果需在屏幕、交互等層面突破“性能依賴”,方能延續平板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