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25驚現“變形金剛”筆記本,折疊屏竟有五種玩法!
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上,科技圈再次被聯想的創新能力震撼。一款名為ThinkBook Flip AI PC的概念機橫空出世,如同“變形金剛”一般,徹底打破了人們對傳統筆記本的認知。

一、三折疊電腦橫空出世,聯想“腦洞”大開
聯想ThinkBook Flip AI PC概念機首次將“三折疊”設計引入筆記本領域,成為全場焦點。通過獨特的雙鉸鏈垂直折疊技術,這款電腦實現了令人驚嘆的形態變化:展開時,它擁有一塊18.1英寸的超大屏幕,為用戶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折疊后,瞬間“變身”為13英寸的便攜設備,輕松塞進隨身包袋,完美解決了大屏與便攜性之間的矛盾。
不僅如此,折疊后的電腦還能實現更多創意功能。屏幕上半部分可巧妙隱藏至主屏后方,形成雙屏協作模式,支持兩人同時操作不同界面,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協作體驗。
五種模式,解鎖辦公新姿勢
ThinkBook Flip AI PC概念機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通過五種獨特的模式,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辦公和娛樂需求。
• 翻蓋模式:經典的傳統筆記本形態,熟悉的操作方式,滿足日常辦公的各種需求,無論是處理文檔、制作表格還是瀏覽網頁,都能輕松應對。

• 垂直模式:切換到垂直模式后,18.1英寸的巨屏瞬間變成了閱讀利器。文檔閱讀變得更加高效,無需頻繁滾動頁面,一屏就能展示更多內容,大幅提升閱讀體驗。

• 分享模式:在會議演示等場景中,分享模式發揮出了巨大優勢。雙屏協作讓演示者無需外接設備,即可在同一臺電腦上展示不同內容,方便與他人進行互動和交流。

• 平板模式:對于設計師等創意工作者來說,平板模式無疑是他們的移動畫板。支持觸控操作,搭配手寫筆,隨時隨地記錄靈感,盡情發揮創意。

• 閱讀模式:專為閱讀愛好者設計的閱讀模式,對豎屏進行了優化,營造出沉浸式的電子書體驗。無論是閱讀小說、新聞還是學術資料,都能讓你仿佛置身于書海之中。
用戶還能通過滑動鉸鏈處的觸控條一鍵切換模式,操作簡單便捷,同時兼顧了效率與隱私。

二、三折疊為何成科技圈“新寵”?
近年來,折疊屏技術從手機逐漸蔓延至電腦領域,背后反映出科技行業對形態創新的迫切需求。傳統筆記本電腦在屏幕尺寸和便攜性之間始終難以找到完美的平衡點,而三折疊設計通過巧妙的“空間壓縮”,成功實現了大屏顯示與輕薄便攜的有機結合。聯想的這款折疊屏電腦,展開后接近平板大小,提供了更大的屏幕顯示區域,方便用戶進行多任務處理和大屏閱覽;折疊后卻小巧玲瓏,便于攜帶,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出差旅行,都能輕松隨行。
技術難點:鉸鏈與耐用性
盡管三折疊設計帶來了諸多創新和便利,但要實現這一技術并非易事。其中,鉸鏈和屏幕的耐用性是兩大關鍵難題。華為在三折疊手機中應用了“天工鉸鏈”和非牛頓流體屏,有效提升了屏幕的抗沖擊能力(抗沖擊提升30%)。而聯想則通過自主研發的精密鉸鏈與動態監測系統,確保了折疊過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然而,三折疊設備目前仍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方面,高昂的制造成本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例如華為三折疊手機售價近2萬元,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工藝復雜,良品率較低,進一步限制了產品的大規模推廣。此外,長期折疊對屏幕造成的損耗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延長屏幕的使用壽命,是廠商們亟待解決的技術
三折疊是未來,還是小眾玩具?
隨著三折疊電腦等創新產品的出現,人們開始思考:這種新型設備究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還是僅僅是小眾市場的玩具?
辦公場景革命:不可否認,三折疊設備的出現模糊了手機、平板與電腦之間的界限,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使用體驗。在未來,它很有可能成為移動辦公的“終極形態”,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高效工作的需求。無論是在擁擠的地鐵上處理郵件,還是在戶外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演示,三折疊設備都能輕松勝任。
高價門檻難破:目前,三折疊技術的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相關產品價格昂貴,短期內仍主要面向高端市場。然而,回顧折疊屏手機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萬元高價到如今千元級別的產品不斷涌現,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生產規模的擴大,三折疊電腦的價格也有望逐漸降低,從而走向大眾市場。
生態適配是關鍵:要讓三折疊設備真正發揮出其優勢,軟件生態的適配至關重要。多屏協作、分屏操作等功能需要軟件廠商進行深度優化,否則很容易成為華而不實的“花瓶”功能。只有當硬件與軟件實現完美結合,才能為用戶帶來流暢、高效的使用體驗。
聯想三折疊電腦的誕生,無疑是科技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僅展示了聯想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更是對用戶需求的一次深度挖掘。盡管三折疊電腦的普及之路還很漫長,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它為“輕量化辦公”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能像余承東所說:“把電腦和平板裝進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