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了《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這一國家標準。該規程詳細界定了新能源汽車在動力蓄電池安全、驅動電機安全、電控系統安全以及電氣安全四個方面的檢驗項目,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后市場事業部技術產品部部長周晶晶介紹,此次規程的制定,旨在通過科學的檢測數值設定,有效預防電池過熱、過充電、電壓不均衡等安全隱患,確保車輛及駕乘人員的安全。她進一步解釋,規程中的快充檢測形式,旨在重點排查電池自燃的主要風險點,而電氣安全的檢查則旨在避免電位差導致的電流泄漏或電擊風險,全方位保護駕乘人員免受觸電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程被定位為推薦性標準。周晶晶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國家標準《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尚不能完全覆蓋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安全及電氣安全隱患檢驗。同時,考慮到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推薦性標準能夠首先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基本安全性能,并隨著技術進步適時進行修訂。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盡管該規程目前為推薦性國標,不涉及強制維修或處罰,但隨著檢測程序的不斷完善和數據積累,未來有望轉變為強制性法規,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
目前全國超過九成的新能源汽車已實現聯網,車輛的關鍵參數能夠實時上傳到數據中心。一旦參數出現異常,車主將立即收到警報信息。這種遠程監控與線下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將極大地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安全性,為車主提供更加安心的駕駛體驗。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電動汽車的火災風險也日益受到關注。為了幫助車主更好地了解如何規范充電、駕駛時注意事項以及應對火災的措施,相關部門還發布了新能源汽車防火安全使用指南。該指南詳細列出了防范新能源汽車火災的各項建議,包括充電時的注意事項、駕駛過程中的安全操作以及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理步驟等。
這份指南的發布,不僅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了實用的安全指導,也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新能源汽車日益普及的今天,確保車輛的安全運行和駕乘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