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油或電,自燃都是極小概率事件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曾表示,動力電池系統并不比汽油箱更危險,只要按照國家相關安全標準認真執行,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是有保證的。
為什么只能看到電車自燃的新聞,而沒有油車的?其實據公安部統計,每年傳統燃油車在夏季自燃的數量都要在500輛以上。主要是新能源流量高,自媒體更熱衷報道電車自燃事故,加上網絡推送算法造成信息繭房,形成了刻板印象。
實際上,根據國際電動交通協會的數據,電動車自燃率約為每10億公里0.1起,而燃油車的自燃率約為每10億公里0.19起,從占比上看,無論燃油車還是電動車,自燃風險都并不高。
另外,網傳電車自燃事故,絕大部分見于較廉價的網約車,這些車的安全品質不能代表高端純電的水平。
蔚來電池安全,遙遙領先
國標規定電池熱失控時要保證“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蔚來則是按照“不起火,不爆炸”的標準來設計。
超“剛”電池防護:高強度多腔擠出鋁門檻梁,在碰撞中和車身地板橫梁共同保護電池,能夠承受相當于十幾臺寶馬X5的重量。高強度鋁制電池外殼,電池包只要不遭遇極端毀滅性的碰撞,就不會起火。

IP69K極高防塵防水標準,電池不僅可以完全防塵,還能在承受高壓高溫水流沖擊后,仍能正常使用。
采用比一般乘用車更嚴苛的皮卡級震動測試標準,保證電池包能應對比SUV場景更惡劣的工況,在各種速度、場景下,都能正常工作。

隔熱更可靠:在每個電芯中加入隔熱阻燃材料來降低熱失控風險,同時在模組之間安裝了無機防火、耐熱材料云母片,避免了單個電芯故障溫度升高,而引起整個電池包熱失控的可能。

電池安全狀態無縫監控:所有電池數據都上傳到云端,進行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電池安全監測,覆蓋車端、補能站端、年檢,甚至包括偵測電池制造過程中的數據,識別潛在風險,從源頭遏制。
智能控溫:一旦監測到異常,電池內部的液冷系統迅速控溫。電池模組的熱量通過含硅導熱墊、鋁制冷板傳導到冷卻液,再利用外循環為冷卻液降溫。

秒級排煙,防電弧:萬一惡劣情況下發生熱失控,蔚來電池在25秒內就能將產生煙霧全部排出,避免氣體膨脹引發危險。并且通過創新材料實現所有高壓元件有效保持絕緣,確保不會因為高溫引發高壓電弧。

頻次最高的電池體檢:換電站也是電池保養站,自動保養換下來的電池,確保每一塊都是最優狀態。

嚴苛安全測試:在滿足國標44項檢測要求的基礎上,蔚來從機械安全、電安全、熱安全、環境可靠等方面,額外進行了高達245項專項安全測試,如針刺、撞擊、托底、內部短路、過放后充電、高壓沖擊、浮充保護等。四大極限測試:高溫火燒、高處跌落、海水浸泡、冷熱交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