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的“紅海”中,劉強東又殺出了一條血路!3月24日,京東外賣公布首月“成績單”:上線僅30余天,日訂單量突破100萬單,吸引超45萬家品質餐廳入駐,覆蓋142個城市。這一數據讓美團、餓了么兩大巨頭也不得不側目——京東憑什么在飽和市場撕開缺口?

撒錢換人心,劉強東的“三板斧”奏效
京東外賣的爆發,源于劉強東的精準策略:
- 商家端:祭出“0傭金”殺手锏,承諾2025年5月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直接擊中中小商戶痛點。對比美團平均15%-25%的傭金率,商家每單多賺20%以上。
- 用戶端:嚴控“品質堂食餐廳”準入,解決食品安全焦慮,Plus會員和大學生還能享受專屬優惠,精準鎖定高黏性群體。
- 騎手端:行業首個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兼職也有意外險,人力成本雖高,但配送時效快至12分鐘,用戶直呼“比美團還快”。

逆襲背后:京東健康的成功模板
劉強東的“外賣陽謀”早有先例。京東健康曾通過引入白云山等品牌,以“新男力”產品替代歐美保健品,2024年營收達582億元。如今,外賣業務同樣復制了“差異化競爭+資源整合”的打法,吸引投資人看好其成為“即時零售新入口”。
挑戰猶存:成本高企,商家選擇少
盡管開局亮眼,京東外賣的隱憂已現:
- 成本壓力:每單補貼高達5元,騎手社保月均支出2000元/人,長期燒錢模式能否持續?
- 品類局限:用戶反饋商家以連鎖品牌為主,中小餐飲稀缺,部分城市可選店鋪僅50余家,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網友熱議:京東能改寫外賣格局嗎?
- 支持派:“終于有平臺不坑商家了!希望品質外賣成主流。”
- 質疑派:“薅完羊毛就跑?等補貼停了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