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S7這車是在3月6日正式上市的,新車共推出2款車型,當時售價為25.99-30.99萬元。本以為,這價格是東風本田對自家產品高度自信的表現,但沒成想,在隔壁兄弟車企廣汽本田于4月15日上市了自家的P7車型后,東風本田便立馬將S7的價格給降至了19.99萬元起。
而原因也無它,正是因為廣汽本田給P7定出了一個19.99萬的起步價格。要知道,兩臺車其實本質上就是同一款車,那那邊的車賣得更便宜些,這邊的東風本田顯然也就有點“被架在火上烤”的意思,不降是不行了,不然車子還咋賣呢?
說真的,上市一個月就官降6萬(從25.99萬降至19.99萬),這事兒在東風本田這也算是開了個先例了。反正在我印象中,東風本田以往的新車型是沒有過這么短時間就官降的,那這是否也就從側面說明:廠家對S7的市場受歡迎程度出現了誤判呢?
雖說東風本田給S7的這波調價,會為已購車的車主提供補差價和補禮遇的服務,以最大化地安撫好那些剛購車的老車主。但講句不好聽的話,你這才剛上市1個月,便給官降了6萬,那讓后面想買它的潛在車主們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后續一看銷量不好,又還會降?
因此在我看來,東風本田給S7所推出的這一波官降,是真挺傷害東本這家車企原先所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固有品牌形象,也讓消費者對它們家的新能源車型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畏懼”心理,那就是擔心后續價格還會降。
從銷量數據上來看,東風本田S7在上市首月(3月)就僅交出了一份373輛新車的銷量成績單,而這數字的背后,或許就跟廠家為其所定出的25.99萬元起售價格脫離不了干系。
畢竟,同樣是和東風本田S7一天上市,隔壁的廣汽豐田鉑智3X,可就憑借10.48-15.48萬元的權益價格轟動一時,并且配置相當卷。
而最終,鉑智3X在上市一小時內便取得了訂單10000輛的好成績,實際的3月零售銷量上,其也收獲到了2490輛新車的銷量數據。所以,相比于東風本田S7,無論怎么比,顯然廣汽豐田這款新車都是要更成功一些的。
當然了,鉑智3X并不是本田S7的競爭對手(一臺是緊湊型純電、一臺是中型純電),兩臺車在產品性能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但通過這一定價策略上的差異咱們能明顯看到的是,東風本田在給自家新能源車型定價時,還是對當下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過于樂觀了,對自家的產品也是顯得有些過于自信了些。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雖然你本田S7是一臺大五座的純電中型SUV,但如果拿本田自家車型來對比,這不就相當于以前東風本田自家的燃油中型SUV本田UR-V嗎?
而且事實上,即便你還是按照UR-V的那套邏輯來打造,對于消費者而言,也就是一臺好開、空間還行、配置一般般,智能化程度和智駕水平完全遠遜于同類二三十萬級新勢力SUV水準的車。所以,在這樣一種觀念的沖擊下,東風本田S7在銷量上想要賣好,難度也就更大了。
總之,當下新能源車的市場競爭是尤為激烈的,各家車企都在打“價格戰”,這就更顯示出一家車企綜合競爭力的強弱高低。那來到東風本田這家車企身上,如果是要打“價格戰”,我相信他們是能夠扛住的。也正是因此,我們才能夠看到東風本田對S7的價格進行了快速調整,并且要補償好已購車的車主。
那最后一個問題,本田S7這車后續該如何破局呢?我覺得,如果價格實在沒太多可下探空間了的話,東風本田還是應該專注在怎樣讓消費者知道S7這車“好”的這件事情上。畢竟,老話不是常說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那東風本田S7有沒有這個實力呢?廠家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還得是讓消費者多體驗和試駕才行,大家覺得我說的有沒有道理?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