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駕駛著新能源電動汽車行駛在漫長的道路上,電量指示燈卻開始閃爍,預示著電量即將耗盡。此時,擺在你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尋找充電站,然后在那里耐心等待半小時為愛車充電;二是選擇換電服務,短短 3 分鐘,就能讓車輛 “滿血復活”,重新踏上旅程。從時間成本來看,換電無疑是更加高效便捷的選擇,能極大提升出行效率。然而,在當前的汽車市場中,提供快速換電服務的只有蔚來汽車獨樹一幟的存在。換電方案優(yōu)勢明顯,既能節(jié)省用戶時間,又能提升用戶體驗,可為何其他汽車品牌卻不愿跟進呢?

換電技術并非蔚來首創(chuàng),其先驅者特斯拉早在2013年就在北美對Model S進行了換電技術測試。令人矚目的是,特斯拉的換電技術當時僅需90秒,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現今蔚來的換電效率。然而,特斯拉在2015年做出了戰(zhàn)略調整,放棄了換電模式,轉而將研發(fā)重心放在了超充技術上。2016年,蔚來捕捉到了換電模式的潛在價值,并開始大規(guī)模投資布局。從表面看,換電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其快速的補能能力,但蔚來布局換電站的深層戰(zhàn)略意圖實則在于拓展儲能業(yè)務。展望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廣泛普及,換電站有望逐步取代傳統加油站,成為能源補給的新常態(tài)。

蔚來的換電模式將補能時間縮短至3分鐘左右,這與加油時間相當,比充電模式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遠超充電模式。對于長途出行或時間緊迫的用戶來說,換電無疑是最優(yōu)選擇。蔚來換電站不僅提供換電服務,還能對電池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健康檢測,確保電池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種集中化管理模式,比用戶自行充電更加可靠。蔚來布局換電站的深層意圖在于開展儲能業(yè)務。未來,隨著新能源的普及,換電站可能逐漸取代加油站,成為能源補給的主流方式。

2025年春節(jié)期間,單日換電最高突破13萬次,12天單日換電均超過10萬次,累計換電次數高達171萬次,依托換電模式,蔚來車主們在春節(jié)期間輕松日行千里,總行駛里程超過6.2億公里。

換電站的建設成本極高。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一座換電站的成本高達491萬元。蔚來十年間投入了150億元,僅建成2413座換電站。相比之下,國內充電樁數量已超過300萬根。其次換電站需儲備多塊電池,且需定期檢修電池健康狀態(tài)。以蔚來為例,每塊電池成本約7萬元,疊加租金、運維費用,長期投入遠超充電模式高昂的投入與不成比例的回報,讓許多車企望而卻步。以蔚來ES8為例,換電服務年費約1.7萬元(按每月換電3次計算),也有很多人就在想換電服務費這么貴,還不如開有車。

另外,從電池包的規(guī)格來看就很難搞,如果一輛車的電池包尺寸是1.2×1.2米,而另一輛車的電池包尺寸是1.2×1.4米,這兩塊電池就不能互換使用?想要實現換電的便捷性,電池包的尺寸就必須固定下來,否則換電站根本無法進行標準化操作。除此之外,電池包還可能涉及到電器架構、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就是一個非?,F實且棘手的問題。

總而言之,盡管換電技術表面上頗具吸引力,但這一模式在技術和成本層面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遠未達到理想中的完美狀態(tài)。這些挑戰(zhàn)不僅限制了其大規(guī)模普及的可能性,也使得其他企業(yè)對其望而卻步,難以跟進。換電模式的實際推廣仍需克服重重障礙,才能真正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主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