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面上,使用增程技術的車型和品牌有哪些?
比亞迪仰望U8、問界M8、問界M9、奇瑞星紀元ET、長安阿維塔06、07、11、12、深藍S07、S09、理想L6、L7、L8、L9、智界R7、零跑C16等等。
而從銷量榜單上看,3月份中大型SUV領域排名前五全部是增程車型。
理想L6銷量17197輛,該車型起售價超過24萬;
理想L7銷量8707輛,起售價超過30萬;
智界R7銷量8520輛,起售價超過24萬;
問界M7銷量6512輛,理想L8銷量5275輛。
而在大型SUV銷量榜單中,前三名兩款增程,一款插混,第一名問界M9銷量5103臺,第二名理想L9銷量4579輛,騰勢N9銷量1708輛。
從以上數據,我們至少可以說,在中大型SUV和大型SUV領域,增程SUV的確賣得好。那問題來了,為何如此?不得不說三個扎心的事實。
第一,說增程沒技術的,大概率也沒開過增程。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說增程沒技術的,一般只會說增程沒技術,卻忽略增程車型的體驗感、是否出現過大面積質量問題、是否在保值率上很慘、是否接受過增程賣的貴還賣的好的事實?
理想的全系價格在那里擺著,問界的價格在那里擺著,那么多人買,難道這些人賺的錢全靠運氣?而不是靠能力?如果靠的是能力,他們自然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哪怕靠的是運氣,那他們買的車會差哪里去?
如果一個人的底層邏輯被帶歪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劇。開增程的,當然知道用車成本不如純電,高速油耗不如插混。認可別人優秀的人,大概率也是優秀的。
第二,增程的優勢到底是什么?
增程車,尤其是像奇瑞和長安這類傳統燃油車企做增程,發動機熱效率高,專用增混發動機技術的突破,能夠讓這類車企推出的增程車型有著“安靜”、“油耗低”、“功率輸出穩定”的優勢。
老圖開過不少的插混車型,在純電模式下,插混和增程的體驗基本是一樣,至少都沒有共振和抖動。
但是老圖開過的插混車型,一旦發動機直接介入,發動機的噪音、方向盤的微弱共振依然和油車沒有多大區別,而增程車,因為發動機獨立性更強,斷鏈的更加徹底,縱使低溫狀態下增程器會有聲音,車內的共振也是沒有的,而且在非低溫狀態下,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優秀些的增程器的噪音抑制也不錯。當然,差的增程器,也的確是一言難盡。
有些人說,增程車高速油耗很高,從老圖的實際體驗看,阿維塔07增程車加300的油,能跑五六百公里左右,每公里的費用在五毛左右,這個用車成本似乎也沒高到哪里去?
而且增程車一般在市內上班只需要用純電即可,用車成本并不高。但是這臺車的整體體驗就是純電的體驗,油車的續航。超過2000公里的長途自駕,完全沒有里程焦慮。當然,插混的車型也有一個優勢,就是雙套動力系統冗余。
第三,沒有更復雜的變速箱和傳動系統,增程車的底盤更好升級。
增程車相比燃油和插混,增程器放在引擎蓋下,傳動系統被簡化,意味著車頭以下,基本和電車一個邏輯,對于底盤升級、電氣化程度提升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而且沒有復雜變速箱,意味著變速箱的保養費用給省了,當然這里也的確是規避了一些技術門檻,不用復雜的,那就的確意味著沒有技術儲備。只能靠買,但是說實話,他能不用了,這種技術意味著不影響它的發展,只能說,它沒這種儲備。
可見,增程車和純電、燃油、插混的爭論,依然不會停止,老圖的意思,也不說就多捧增程,只是說,增程沒有說的那么不堪,無論是從體驗、動力、用車成本、后期保養、市場銷量看,增程和插混都已經屬于主流車型,而不是非主流。
而且,在價位上,增程車的價格依然偏高,而就算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中型、中大型的增程SUV依然能夠賣的不錯,正是貼合了市場上的一個空白。
當然,隨著領克900、騰勢N9的到來,插混的六座SUV市場,看起來也不小。這還是說明一個問題,插混和增程都會是選項,尤其是插混的純電續航里程也在提升。
所以,目前的汽車市場,就是以燃油、油電混合、插混、增程、純電為主的天下,誰也不能說就一定取代誰,但是誰也沒必要說自己就比誰高一頭,燃油車依然有自己的市場地位,插混賣的也不多,增程車型越來越多,純電也有小米和特斯拉這種火爆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