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內不少車企都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上汽集團也屬于其中之一。不過,這種狀況目前正出現轉機,正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近日,上汽集團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同時還包含2024年年度報告,這家老牌車企再次以扎實的成績展現出其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韌性與活力。
從新能源轉型到全球化布局,從銷量逆勢增長到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上汽集團的這份成績單還是相當亮眼。2024年全年,上汽集團整車批售401.3萬輛,終端零售量達463.9萬輛。從這組數據可看出,上汽集團的產品結構實現深度優化。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終端交付量達到136.8萬輛,占總銷量的近30%,這一比例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標志著上汽在電動化賽道的加速度。
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延續了這一勢頭,整車銷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尤其是在傳統淡季的背景下,能夠兩位數增長,著實是不簡單。這得益于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回暖,同時也反映出上汽集團從高端智能電動車到高性價比家用車型的全面覆蓋產品矩陣,具備突出的競爭力,從而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實現了108.2萬輛的交付量,成為年報中最具含金量的數據之一,不僅意味著企業提前完成“十四五”國際化目標,更代表中國汽車品牌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戰略升級。
在歐洲、東南亞等重點市場,上汽通過本地化生產、定制化研發和數字化營銷的三重驅動,打破了過往中國車企依賴低價競爭的模式。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MG等品牌已躋身多個國家銷量榜前列,證明了中國智造在技術標準和品牌價值上的雙重突破。這種全球化能力的構建,正在重塑國際汽車產業格局。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上汽集團的營業總收入達到6275.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達到16.7億元,同比增長13.3%。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2億元,并取得11.4%的同比增長,當前營業總收入達到1408.6億元。從亮眼的表現可看出,上汽集團經營質量的持續改善。
在行業普遍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的背景下,上汽通過供應鏈垂直整合和技術降本,獲得更具彈性的利潤空間。這種財務健康的可持續性密碼,不僅為企業抵御市場波動提供了保障,也為長期技術投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際上,上汽集團長期在技術創新和產業生態上的投入巨大的資源,從自主研發的“”純電平臺到固態電池量產進程的突破,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到車聯網生態的開放融合,企業正逐步完成從硬件制造商向科技服務商的轉型。
而上汽集團的轉型并非孤立的技術升級,而是通過開放合作構建產業生態。近年來,上汽集團不僅與寧德時代共建電池工廠,還聯合阿里巴巴深化智能座艙研發,同時攜手國際物流巨頭優化海外供應鏈,正在形成技術、制造、服務三位一體的競爭架構。在技術積淀與生態協同的雙輪驅動模式之下,上汽加速了核心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也提升了產業鏈的整體效率,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行性的參考。
上汽集團的年報不僅是一份企業成績單,更是觀察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窗口。在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趨勢交織的當下,傳統車企的轉型絕非簡單的賽道切換,而是需要技術、管理、戰略的全面重構。實踐表明,上汽堅持的長期主義的技術投入、構建全球化視野的市場布局、深化用戶導向的產品創新,是中國汽車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深化,中國汽車產業或將迎來更多像上汽這樣的企業,在全球舞臺上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