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陸家嘴金融大廈的證券營業部屏幕上躍動著一片紅色。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個人社交賬戶更新了簡短文字:"3月見證原生鴻蒙的硬件革命。"這條不足二十字的動態引發資本異動,華為概念指數三日累計漲幅達11.73%,25家上市公司進入深股通增持名單。
深交所數據顯示,2月24日鴻蒙概念板塊成交額突破240億元,創近半年新高。國泰君安分析師李鴻彬在晨會紀要中指出,這是自2023年Mate60系列引爆衛星通信概念后,華為產業鏈第三次出現超20%的集中上漲行情。證監會官網當天披露,已向3家涉及華為概念的上市公司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核查是否存在內幕信息泄露。
位于東莞松山湖的華為研發基地,數十輛載有保密設備的運輸車頻繁進出。供應鏈人士透露,新型態手機將采用自主研發的MicroLED顯示模組,其供應商京東方A近三個月收到華為訂單增長35%。該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確認,武漢工廠正在實施三班倒生產制度。
爭議在資本圈悄然蔓延。摩根士丹利發布風險提示稱,25家概念股中有6家過去三年給華為的供貨占比不足5%。例如立訊精密2022年年報顯示,來自華為的營收僅占總額的2.7%,但其股價三日漲幅卻達18%。與此同時,深康佳A因宣稱具備折疊屏技術收到問詢函,公司董秘辦回應稱技術尚未實現商用轉化。
中金公司的供應鏈圖譜顯示,有8家企業涉及核心部件供應。其中華力創通的衛星通信芯片已通過華為五次壓力測試,該企業獲得國家大基金二期2.3億元戰略投資。但美國商務部更新的實體清單中,涉及華為的14家供應商里有3家A股上市公司,這對半導體材料的進口構成潛在風險。
廣東證監局2月25日的巡查記錄表明,有私募基金在華為官宣前兩周持續加倉鴻蒙概念股。龍虎榜顯示機構專用席位在軟通動力交易中占比超40%,該股年初至今換手率達320%。中信證券測算,若新機首月銷量突破百萬臺,相關上市公司Q2利潤將環比增長12-18%。
在蘇州中科創達的實驗室里,工程師正在調試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公司公告顯示已獲得華為"HarmonyOS Connect"認證,但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從2021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3%。值得關注的是,高盛將捷榮技術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理由是其智能手機結構件業務毛利率連續六個季度下滑。
工信部備案信息透露,華為新機已通過無線電核準,型號為ANE-AL00的設備支持毫米波通信。這令主營5G天線的信維通信獲得13家機構調研,但其越南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僅7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舜宇光學的重慶生產基地正在擴招3000名工人,公司稱華為訂單占比提升至28%。
證券業協會的統計引發熱議:25家概念股市值總和在三天內增加超900億,超過深圳2023年GDP增量的1/3。但平安證券的研報指出,其中12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60%,現金流狀況存在隱憂。深交所波動監控系統顯示,福日電子近五日振幅達42%,兩度觸發異常交易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