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政策早早啟動,新車發布會比往年更加密集。2025年以來,汽車行業似乎更加熱鬧,最直接的體現在,不管是內銷還是出口,汽車市場的銷量迎來較快增長。
隨著銷量規模的增長,汽車市場是更賺錢了嗎?
先看汽車市場的銷量規模的變化。從整體來看,4月單月表現及1-4月累計表現均可圈可點。
據乘聯分會統計,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5.5萬輛,同比增長14.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零售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進一步削弱汽車市場的季度周期波動特征。
中汽協數據顯示,1-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7.5萬輛和10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8%。前四個月產銷量為歷史上首次超過1000萬輛。(備注:中汽協統計的整體汽車市場包含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時也包含國內和出口。)
其中,新能源車的增長,是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自2月以來,在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穩步回升,連續3個月保持在50%以上。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1-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332.4萬輛,同比增長35.7%(遠高于整體市場7.9%的增幅)。
從月度新能源滲透率來看,在國內乘用車市場,4月零售滲透率為51.5%,較去年同期提升7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
除了國內銷量市占率的增長,新能源車在出口端的表現,好于傳統燃料汽車。
中汽協數據顯示,1-4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129.5萬輛,同比下降7.9%;新能源汽車出口64.2萬輛,同比增長52.6%。
最后,來看汽車行業的經營表現,也就是回答文章開頭提到的“賺錢能力有無提升”。目前最新數據更新到一季度,可以簡單作為參考。
乘聯分會整理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但汽車行業仍拖后腿。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轉為增長0.8%,扭轉了自上年三季度以來企業累計利潤持續下降的態勢。
具體到汽車行業,一季度汽車行業收入24,022億元,同比增長8%;成本21,119億元,增長9%;利潤947億元,同比下降6%;汽車行業利潤率3.9%,相對于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6%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根據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整理的數據,汽車行業收入利潤率已經連續多年下滑,八年間下滑了四個百分點。汽車行業的利潤整體也沒有太大的起伏,甚至是呈現下行的走勢。
不管是從利潤率,還是利潤,汽車行業的經營水平都呈現下滑的走勢。
乘聯分會在《2025年4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中提到:汽車行業需要有效的降本增效,加大成本控制水平。
近兩年來,汽車行業降本增效的動作不可謂不少,裁員、關閉工廠、調整供應鏈的報價等等。甚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不少車企諸如、高合、威馬等面臨停產停工,企業破產。
固然,今年以來,汽車市場的銷量節節高,但行業的利潤率已經連續多年下滑,至今尚未迎來拐點。汽車行業的經營發展亟待調整優化,畢竟這關乎著整個產業鏈的生存和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