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銀河自成立迄今,不過短短 2 年零 3 個月,然而其銷量卻猶如搭乘火箭般一飛沖天。吉利銀河采取的策略實則頗為簡單,直接對標頭部車企,相同的尺寸,更低的售價抑或更多的配置。吉利銀河4月銷量竟達7萬多臺。
這種策略最為直接的成果,便是實現了精準的市場定位,價格合乎情理,配置亦與價格相匹配。
舉個例子,比如星愿對標海鷗和海豚。我們從直觀的數據就能看明白。
尺寸對比
星愿的尺寸:4135x1805x1570
海鷗的尺寸: 3780x1715x1540
海豚的尺寸: 4280x1770x1570
尺寸對比的結果:星愿≈海豚>海鷗
再看售價
星愿的售價:6.88-9.78萬
海鷗的售價: 5.68-8.58萬
海豚的售價: 7.98-12.58萬
售價對比的結果:海豚>星愿>海鷗
最后看下銷量(4月數據)
星愿的銷量:36199
海鷗的銷量: 34005
海豚的銷量: 9326
看到效果了吧,星愿4月是所有車型中排名第一的銷量,就問你香不香。不過策略雖看似簡易,然而企業的執行力與管理能力實則更為關鍵。
諸如類似的策略,還有銀河L6 VS 秦PLUS DM-i、銀河E5 VS 元Plus、銀河星艦7 EM-i VS 宋系列等。
于此,我們不妨回溯審視,比亞迪曾經宣傳的話語,諸如“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究竟有無道理。
是不是比亞迪這類頭部車企在前方沖鋒陷陣,使得合資車型潰不成軍、人仰馬翻。后方的自主車企只需對標比亞迪,不但能夠規避與合資車的直接較量,還能通過對標,從而較為輕松的取得成功。
是不是,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Why?Why?Baby,why
當然,不能說打敗合資車的所有功勞都是頭部車企的,但最大的功勞肯定是它們的,這沒爭議吧。
事實上,當下中國涌現出愈發眾多諸如比亞迪抑或華為這般的企業,他們對中國整體發展作用巨大。有時候打破思想鋼印亦或者偏見,就得靠這些頭部企業真刀真槍的上場,所謂的真刀真槍,就是投入真金白銀的金錢,去不計得失的搞研發,甚至是硬扛著美國制裁艱難奮進,這樣的企業,作為中國人,我們又有何種緣由去毫無根據地指責批判它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