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銷冠易主、新勢力崛起、智能化大戰——中國汽車工業的“雙雄時代”來了?
前言:開年大戲!吉利時隔三年重奪國內銷冠,比亞迪“王座”遭動搖?
2025年剛開年,中國車市便迎來一場史詩級對決!吉利汽車以239,944輛的國內銷量,以5,742輛的微弱優勢超越比亞迪(234,202輛),時隔三年重奪自主品牌國內銷冠。這一數據瞬間引爆行業——曾經的“新能源一哥”比亞迪,為何在國內市場失守?吉利又憑什么逆襲?這場對決背后,是產品、戰略、全球化與智能化的全面較量,更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的格局巨變!
一、銷量數據深度拆解:吉利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1. 國內戰場:吉利的“精準狙擊”與比亞迪的“海外依賴”
吉利:1月國內銷量同比增25%,新能源滲透率達45.39%,銀河系列單月銷量93,545輛(同比暴增134%)成為主力。
-比亞迪:總銷量30.05萬輛仍為行業前茅,但國內銷量占比僅78%(海外出口6.63萬輛,同比增83.4%)。
關鍵點:比亞迪的“全球化紅利”與吉利的“本土化深耕”形成鮮明對比。若剔除出口,比亞迪國內銷量已顯疲態,而吉利的銀河、極氪等新能源品牌正快速蠶食其市場份額。
2. 細分市場:吉利“三冠王” vs 比亞迪“MPV獨苗”
轎車:吉利星愿(28,146輛)力壓比亞迪海鷗(18,171輛)奪冠。
SUV:星越L(29,434輛)超越Model Y,終結新能源壟斷。
MPV:比亞迪騰勢D9(11,720輛)成亮點,守住細分市場。
解讀:吉利通過燃油與新能源“雙線作戰”,在主流市場實現全面突破;比亞迪則因過度依賴王朝/海洋網(占比93%),產品結構單一性風險暴露。
二、產品矩陣對決:銀河系列VS王朝海洋網,誰更勝一籌?
1. 吉利的“閃電戰”:低價高配+精準對標
銀河E5(對標元Plus)、星愿(對標海豚/海鷗)等車型以“配置升級+價格下探”策略,直接沖擊比亞迪核心市場。
極氪001(獵裝轎跑)與銀河L7(混動SUV)則差異化搶占20萬-30萬元區間,分流比亞迪漢、宋Pro用戶。
2. 比亞迪的“守城戰”:智駕平權能否破局?
- 比亞迪1月未推出大規模促銷,轉而押注“天神之眼”智駕系統,計劃在秦、漢等主流車型普及智能駕駛。
- 高端品牌表現分化:騰勢D9穩居MPV榜首,但方程豹(6,219輛)、仰望(286輛)仍未打開增量空間。
行業觀察:比亞迪的“技術護城河”正被吉利的多品牌矩陣穿透,若智駕落地不及預期,或將面臨更大壓力。
三、新勢力攪局:小鵬、理想們的“鯰魚效應”
1. 小鵬暴漲260%:MONA M03成“價格屠夫”
- 小鵬1月銷量30,440輛(同比增268%),MONA M03(15,225輛)以10萬-15萬元價格帶“血洗”市場,直接威脅比亞迪海豚、吉利幾何。
XNGP智駕活躍度87%,技術標簽強化用戶黏性。
2. 理想、蔚來:高端市場“冰火兩重天”
- 理想銷量29,927輛(同比微降4%),換代空窗期疊加問界M9(22,459輛)擠壓,增長乏力。
- 蔚來1.39萬輛(同比增37.9%),但環比腰斬,高端市場仍需突破。
啟示:新勢力通過差異化定位(如小鵬的性價比、理想的家庭場景)持續分流傳統巨頭用戶,車市“長尾效應”加劇。
四、全球化戰場:誰才是真正的出海王者?
1. 比亞迪的“基建式出海”
- 海外銷量6.63萬輛(同比增83.4%),匈牙利基地、巴西工廠、自建滾裝船隊構建全球化壁壘。
2. 吉利的“資本布局”
- 通過收購寶騰、路特斯,入股奔馳,深耕東南亞與歐洲市場,1月出口26,793輛(同比穩增)。
趨勢預判:比亞迪依賴規模優勢,吉利側重本土化運營,2025年海外戰場或成決勝關鍵。
五、2025年戰局前瞻:智能化與價格戰的博弈
1. 智能化:生態之爭白熱化
- 吉利押注魅族車機+自研芯片+低軌衛星,構建“天地一體化”生態。
比亞迪推出“天神之眼”,目標實現“15萬元級車型標配智駕”。
2. 價格戰:
2026年新能源購置稅減免退坡,2025年底或現熱購潮。
比亞迪能否重啟“榮耀版”降價策略?吉利會否跟進?行業洗牌進入倒計時。
結語:中國汽車工業的“雙雄時代”已至?
2025年的車市,注定是吉利與比亞迪的“雙雄爭霸”,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吉利的逆襲證明: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時代的弄潮兒。而比亞迪的全球化與智能化布局,仍昭示其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