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備受市場青睞的萬能險,迎來監管新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萬能型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允許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動態調整,禁止5年期以下產品,同時要求保險公司強化萬能險賬戶流動性管理,嚴控資金投向與期限錯配風險,防范潛在兌付壓力。
《通知》自2025年5月1日起實施,保險公司已經開展的萬能險業務不符合本通知規定的,原則上應當于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五年期以下的萬能險將告別市場
簡單來說,萬能險是一種包含保險保障功能并設立有保底收益投資賬戶的人壽保險,曾因交費靈活、保額可調整、保單價值領取方便等優勢,備受市場青睞。
記者留意到,此次《通知》圍繞規范萬能險產品發展、提升保障水平、強化賬戶管理、強化資金運用監管、規范萬能險銷售行為五大方面,全面從嚴監管萬能險,旨在從根本上解決萬能險在以往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層問題。
在規范產品發展方面。《通知》強調,除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等產品外,其他產品不得設計成萬能型。禁止開發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萬能險。同時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合理調整退保費用、保單持續獎金等產品設計要素延長保單實際存續期限,有助于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長期保障需求。
在銷售管理方面,《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加強銷售人員分級分類和產品適當性管理,防范銷售誤導。制定銷售行為“負面清單”,不得弱化人身保險保障屬性,僅使用“利息” “預期收益”等詞語宣傳;不得對萬能險產品超過最低保證利率的保單利益提供間接或隱性擔保;不得通過調整退保費用、持續獎勵等產品設計要素,或設置部分領取、生存領取、減少保額等條款,變相縮短產品實際存續期限。
此外,萬能險保底收益不再鐵板一塊。《通知》允許保險公司在滿足相應約束條件時,對萬能險產品調整最低保證利率。《通知》還特別強調,要強化萬能險資金運用監管,強化集中度監管和非標投資監管,對萬能險資金運用從嚴設置上限。強化關聯交易監管,禁止通過多層嵌套、通道業務等方式開展不當關聯交易。不得通過化整為零、多層嵌套、通道業務、股權代持、資產代持、互投大股東、控股子公司等方式開展資金運用,規避關聯交易監管要求,損害保單持有人利益。
萬能險曾因主打高收益成為市場“頂流”
記者查閱歷史信息發現,萬能險曾因“保底3%、歷史結算利率6%”被譽為保險公司的“余額寶”,成為壽險市場“頂流”產品。
在2014-2017年期間,部分險企推出的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高達6%-8%,遠超同期銀行理財(4%-5%)和定期存款(3%左右)的收益水平,一度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如,富德生命人壽旗下的招財寶一號與招財寶二號,在2025年的結算利率一度高達7.65%、7.77%;天安人壽旗下的安心盈B款兩全保險(萬能型),2015年6月結算利率高達7.2%;太平云賬戶終身壽險(萬能型)收益率在2015年7月也一度達7%。據行業統計,2015年與2016年萬能險保費同比增速分別高達95%、55%,一批中小險企的萬能險保費出現數倍飆增。其中2016年,萬能險保費占人身險公司總保費的比例達到了34%的歷史峰值。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萬能險暴露出“保障功能有待強化、賬戶運作不規范、個別公司資金運用較為激進”等一系列突出問題。例如2014至2016年間,安邦保險集團旗下的安邦人壽推出承諾高達5%-8%的預期收益率的“萬能險”產品,遠高于當時市場平均水平,迅速做大規模的同時帶來了風險的累積。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安邦集團因“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原保監會決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對安邦集團董事實施接管。直至2019年,大家保險成立后,成立獨立團隊專項推進存量保單兌付工作,接管前安邦銷售的1.5萬億元中短存續期理財保險全部兌付完畢。
事實上,高結算率下導致的利差損風險一直是監管重點防范的對象。早在2016年,原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降至3%。此后,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針對萬能險的監管政策,包括限制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開發、規范萬能險賬戶管理等。
2017年開始,隨著監管政策收緊和險企轉型,萬能險市場逐漸降溫,萬能險保費增速與結算利率一路下行。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4年代表萬能險保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578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8%。
Wind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份,在披露結算利率的818款萬能險產品中,有460款產品的結算利率在3%及以上,占比達56%,其中結算利率最高的是3.5%,共有29款產品;有358款產品結算利率不及3%。
最低保證利率不“保證了”,萬能險還香嗎?
隨著《通知》的出臺,萬能險產品此前“鐵打不動”的最低保證利率,有了調整空間。一名保險銷售人士告訴記者,“以往,萬能險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一旦確定便在后續保障年度內保持固定。”
而《通知》允許保險公司在滿足約束條件下調整最低保證利率,尤其是利率下行期可主動調降,體現了監管對市場利率波動的靈活應對。也就是說,“以當前 1.5%的最低保證利率為例,當市場利率下行時,最低保證利率可能逐步降至1%甚至0.5%;而在市場利率上行周期,該利率也有望上調至2.5%。”
上述人士表示,過去部分險企依賴高結算利率吸引客戶+高風險投資支撐收益的模式,在經濟下行、市場利率走低的環境下難以為繼。“隨著2025年5月新規實施,萬能險產品市場或迎來近十年最深刻變革。”
記者觀察發現,由于擔憂利差損,2025年以來,分紅險、萬能險等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和占比出現雙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壽保險共推出新產品超170款,其中分紅型、萬能型人壽保險占比近四成。此外,在120余款年金保險中,分紅型、萬能型的年金保險占比超三成,較去年上升10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預計,“新規實施后,險企可能進一步下調結算利率,或轉向開發‘保障+輕理財’混合型產品。”未來,萬能險或將從短期理財工具向長期保障工具轉型,例如更多產品將掛鉤養老、教育金等長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