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賣行業再度掀起波瀾。淘寶天貓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頁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首日上線50個城市,后續于5月6日推廣至全國。與此同時,餓了么開啟“餓補超百億”活動,與淘寶閃購共同加大補貼力度,為消費者提供免單紅包、大額滿減外賣券等福利 ,全力打造“電商低價+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體驗。
這一動作,標志著阿里巴巴在即時零售領域的全面發力,也讓外賣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自京東今年2月正式入局外賣,打出“全年免傭”的招牌后,美團、餓了么迅速跟進,開啟補貼大戰,如今淘寶閃購的加入,更是讓這場外賣戰局進入了新階段。那么,為何電商平臺紛紛將目光投向外賣業務?這場外賣大戰又將如何改變行業格局?
電商增速放緩,急需尋找新增長點
電商平臺爭先進軍外賣業務,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商主業增速放緩,急需拓展新的業務領域。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電商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增長空間逐漸收窄。以中國市場為例,電商滲透率已超30%,部分標品市場如京東的3C家電領域已接近天花板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商平臺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而外賣作為高頻剛需的本地生活服務,具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高頻次的消費需求,成為了電商平臺拓展業務的重要方向。
外賣市場的規模和增長潛力也吸引著電商平臺。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外賣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并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外賣業務的日均訂單量可達數千萬單,這對于電商平臺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通過進入外賣領域,電商平臺可以增加用戶的消費頻次,提高用戶粘性,從而帶動平臺整體業務的增長。
對抗競爭對手,完善生態布局
電商平臺進軍外賣業務,也是出于對抗競爭對手、完善生態布局的考慮。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美團和餓了么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美團憑借在外賣市場的優勢,逐漸向即時零售領域滲透,通過“高頻外賣帶低頻零售”的策略,將業務觸角延伸至3C數碼、美妝等電商平臺的傳統優勢領域 。這對電商平臺的核心業務構成了直接威脅。
以京東為例,美團閃購在部分品類上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如2024年美團閃購酒類訂單達到京東全站近2倍,成人用品訂單達京東全站近4倍,3C家電訂單接近京東全站一半 。面對美團的競爭,京東推出外賣業務,旨在以攻為守,通過高頻的餐飲訂單牽制美團資源,延緩其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擴張速度,鞏固自身在即時零售領域的競爭力。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餓了么雖然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占據一定地位,但與美團相比仍有差距。通過淘寶閃購與餓了么的協同作戰,阿里巴巴可以整合電商和外賣業務的優勢資源,完善自身的本地生活生態布局,提高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競爭力。
外賣與電商協同,實現優勢互補
外賣業務與電商業務之間存在著協同效應,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在配送方面,電商平臺通常擁有較為成熟的物流配送體系,如京東的達達即時配送和阿里的餓了么配送網絡 。這些配送資源可以在外賣業務中得到充分利用,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同時,外賣業務的高頻配送需求也可以進一步優化電商平臺的物流配送網絡,提升整體配送服務質量。
在用戶數據和流量方面,電商平臺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和需求,從而為外賣業務提供精準的營銷和推薦服務。此外,電商平臺的龐大用戶流量也可以為外賣業務帶來更多的潛在用戶,實現流量的共享和轉化。
以淘寶閃購為例,其依托天貓成熟的品牌商家供給,與餓了么合作,打通天貓官方旗艦店和小時達的貨盤及價格,為消費者提供“電商的低價,即時零售快速送達”的體驗 。這種電商與外賣的協同模式,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購物需求,還可以提高平臺的用戶粘性和市場競爭力。
巨頭混戰,外賣行業將迎變革
淘寶聯合餓了么發百億補貼,京東以“零傭金+品質外賣”入局,美團則憑借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市場份額積極應對 ,外賣市場已經形成了多巨頭混戰的局面。這場競爭將促使各平臺不斷優化服務,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成本,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和商家。
未來,外賣行業可能會出現以下變革:一是傭金透明化,平臺可能會進一步優化傭金政策,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提高商家的積極性;二是服務差異化,各平臺將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品質外賣、綠色配送等,來吸引用戶;三是生態整合加速,外賣平臺將從單一送餐服務向“本地生活服務+電商”擴展,構建更加完善的本地生活生態系統。
電商平臺爭先進軍外賣業務,是市場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進入外賣領域,電商平臺可以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完善生態布局,實現與電商業務的協同發展。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場外賣大戰將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外賣行業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如如何平衡成本與盈利、如何保障騎手權益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各平臺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