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淘寶天貓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首日上線50個城市,后續5月6日推廣至全國。此舉標志著阿里加碼即時零售賽道,將與美團閃購、京東秒送形成“三強對壘”,三方圍繞用戶、運力與供應鏈的競爭持續升級。
即時零售爭奪激烈
半個月前,美團與京東掀起“即時零售”業務的激烈爭奪:4月15日,美團正式推出獨立品牌“美團閃購”,并宣稱非餐飲品類日單量突破1800萬單;京東則在同日宣布,平臺外賣訂單量將超500萬單,并且已經上線“自營秒送”電商業務,全國已有超過十萬家京東品牌線下店接入秒送,平均送達時間快于30分鐘。
據悉,升級后的淘寶閃購,將聯合餓了么共同加大補貼,全力圍繞消費者提供諸如免單紅包、免單奶茶、大額滿減外賣券等權益。此外,餓了么供給面向淘寶閃購全部開放,同時結合淘寶天貓在品牌電商商家的優勢,淘寶閃購將與品牌商家城市倉、線下門店合作,打通天貓官方旗艦店和小時達的貨盤及價格,試圖實現“電商的低價,即時零售快速送達”的體驗。
一位淘寶閃購項目人員回應紅星新聞記者,“淘寶閃購這個時間點下場,能夠省下大筆營銷費,轉而大規模補貼消費者。”該位人士還表示,“這與淘寶多年布局探索即時零售,已經沉淀足夠能力有關,淘寶已經推動一大批品類以及品牌投入到即時零售,同時餓了么的社會化倉配、即時履約、超算平臺、地圖等能力已經走向成熟。這一直也是阿里做業務的風格。”
阿里加碼新增長點
盡管此前外賣大戰,餓了么非常低調,但在“五一”假期前聯手阿里淘寶“干大事”。一位行業人士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對阿里而言,它并沒有只派出餓了么出戰,而是選擇同時在淘寶里加大規模補貼,這也意味著,阿里將即時零售視為其整個電商業務的新增長點。
這種策略對阿里意味著更高的投入效益:淘寶能快速使用餓了么既有的社會化倉配、騎手運力等本地基礎設施;淘寶加入共同補貼,可幫助提高餓了么的經營效率。
據了解,相比行業內其他玩家,此次淘寶閃購優先依托天貓成熟的品牌商家供給。此前,在“小時達”創立初期,就有多個頭部連鎖品牌接入;升級為淘寶閃購后,目標是要加速覆蓋至200個核心連鎖品牌。
除了品牌商家支撐的供給,運力也是做好即時零售業務的重要要素。在運力方面,淘寶閃購由餓了么重點保障履約,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30分鐘送達。可以看出,淘寶增加品牌品類能力,餓了么增加即時履約能力,淘寶閃購將融合淘寶與餓了么雙方的優勢資源與能力。淘寶閃購能否憑借品牌資源與物流協同占據優勢,仍需觀察市場反饋。
專家分析
未來爭奪焦點是終端用戶和騎手
市場人士分析,國內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即時零售業務已從簡單的市場份額之爭,演變為一場關乎商業模式創新、供應鏈重構與滲透用戶生活方式的深度博弈,美團、京東、淘寶餓了么三家之爭可能將推動整個零售行業向“即時化”全面轉型。
“未來爭奪焦點主要是兩方面,終端用戶和騎手”,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會從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的服務,商家和騎手也可以在市場競爭中選擇更適應自己的平臺,外賣市場格局可能會因此發生變化。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即時零售的競爭已超越單一業務范疇,正演變為平臺生態的整體對抗。京東通過外賣高頻場景反哺其3C、家電等高毛利業務,美團則以“零售+科技”的戰略,將外賣作為本地生活超級入口,逐步滲透酒水、鮮花、電子產品甚至家政服務。
阿里系的淘寶閃購則走了一條“輕資產重協同”的路徑,整合餓了么、盒馬及天貓的即時零售資源,打造“電商+本地服務”的融合生態。未來,如何將即時零售嵌入自身生態的“毛細血管”,并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精準匹配與高效協同,誰就能占據優先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