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長安發布了其第二款新能源車型MAZDA EZ-60,一款定位為“精致運動操控”的SUV,并同時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選擇。
EZ-60和去年發布的EZ-6是馬自達與中國合作伙伴長安汽車一同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這兩款車今后不僅在中國銷售,也會出口到其他國家。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社長兼CEO毛籠勝弘在此后的媒體采訪中表示:“長安是馬自達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合資合作合作已經20年了,今后還會繼續積極地研討各種可以合作的領域”。
盡管去年上市的EZ-6還沒有完全達到馬自達的期待值,但馬自達負責營銷業務的常務執行董事、馬自達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島徹表示,這款車在3月份的銷量開始有點起色,相信之后應該能有銷量上漲的預兆,尤其是在EZ-60上市之后,兩款車型形成新的產品陣容,能夠讓更多消費者再次接受它們。
中國市場:新能源轉型不可逆,聚焦“小而美”突圍
兩年四度訪華的毛籠勝弘直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變革速度遠超預期,“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不可阻擋”。并坦言,中國已是全球最大且最前沿的汽車市場,但馬自達作為規模較小的品牌,將專注于“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核心策略是打造“獨特產品”和提升客戶體驗。
這一思路在EZ-60上得到體現,毛籠勝弘表示,這款車擁有馬自達所有獨有特征的集合,一方面它延續了“魂動”設計語言,搭載連續可變阻尼懸架、23揚聲器沉浸式音響及3D HUD交互系統。
另一方面也針對中國消費者得需求,強化了智能化配置,在智駕和智艙方面都有好的表現,尤其是AI 助手,它支持語音調用 1700 余項功能,從導航目的地的設定到播放喜歡的音樂,幾乎涵蓋了駕駛過程中的所有場景需求,真正實現了 “動口不動手” 的便捷操作。毛籠強調,未來將更深度整合中國本土供應商技術,“中國智能化水平已全球領先”。
與長安汽車:20年合作再升級,共探出口新路徑
面對“雙百年企業如何深化合作”的提問,毛籠勝弘表示,長安是馬自達“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除共同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外,正探索出口合作——去年發布的EZ-6與此次推出的EZ-60將出口海外市場,未來還可能拓展更多合作領域。
4月2日,MAZDA EZ-6全球化車型MAZDA 6e在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下線,也是在這一天長安馬自達正式發布了"雙百翻番"戰略計劃。這一戰略的核心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翻番以及核心技術自主化率翻番。作為該戰略落地的關鍵車型,全新推出的EZ-60,不僅豐富了產品線,馬自達更是通過本土化調校,巧妙地將品牌基因與中國先進平臺優勢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設計自主”與“技術共享”的平衡。
根據規劃,馬自達與長安的合作將持續深化,未來兩年內還將推出第三、第四款新能源車型,覆蓋轎車、SUV等多個細分市場,形成完整的產品矩陣。
此外,供應鏈本地化也是降本的關鍵。毛籠透露,燃油車時代,馬自達在華發展依賴日本進口的發動機等核心部件。在新能源時代,他們更傾向于長安汽車的體系,“電驅、電池等核心環節借助長安供應鏈實現成本壓縮”。中島徹補充道,這一策略是長安馬自達在激烈競爭中“提高收益的重要抓手”。
全球戰略:中美市場“分而治之”
針對2030年電動化愿景,馬自達采取區域差異化策略:中國新能源車占比目標為60%-70%,北美則主推混動車型。毛籠勝弘解釋,北美消費者對純電接受度有限,且政策環境更支持燃油車,因此“效率更高的混動技術將是核心”;中國則需全力跟進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
對于美國關稅風險,馬自達選擇“出口規避”:優先向關稅較低地區輸出產品,同時通過削減固定費用、提高經營韌性應對不確定性。
銷量改善:聚焦優勢區域,強化用戶運營
中島徹坦言,中國新能源市場九成份額被本土品牌占據,日系品牌僅占1%,長安馬自達面臨嚴峻挑戰。
改善路徑包括兩方面:一是向現有燃油車用戶推廣新能源產品,二是在日系品牌認知度較高的地區集中資源,優化銷售培訓與服務體系。
短期內,EZ-6與EZ-60將組成新陣容,試圖打開市場缺口。長期看,馬自達仍寄望于“獨特性”——將駕駛操控基因與本土化智能技術結合,在紅海中尋找差異化生存空間。
結語;
面對中國市場的劇變,馬自達展現出務實態度:既承認規模劣勢,又試圖以“技術獨特性+本土化合作”構建護城河。然而,在價格戰白熱化的當下,這種“小而美”定位能否被主流消費者認可,仍需時間驗證。至少,頻繁的高層訪華與產品投放表明,這家日企仍未放棄中國市場這一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