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一汽豐田決定召回部分車輛。此次召回共計10892輛,涵蓋了2025年2月11日至4月11日生產的10799輛RAV4榮放,以及2月11日至3月27日生產的93輛凌放HARRIER。究其原因,是生產設備程序設置失誤,致使后輪懸架下支臂的前束調整螺栓未按標準扭矩緊固。長此以往,螺栓可能松動甚至脫落,在極端情形下,螺旋彈簧可能從下支臂脫離,對車輛行駛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
對于車企召回,我們不應該過度解讀,不僅僅是汽車,任何商品在生產和制造中都會出現失誤,但是能及時發現并進款召回解決,沒有選擇逃避和隱瞞,這絕對是大企業的擔當。一汽豐田將免費為召回車輛進行檢查,按照正確扭矩緊固螺栓,并重新進行四輪定位。
- 從整件事情來看,發生召回事件并非是像大家猜測的由于降價引發的質量減配,而且一汽豐田的汽車質量至今為止都相當出色。在耐用性方面,有些一汽豐田的出租車能開 70 萬公里依然表現良好,足以證明其耐用性。同時,一汽豐田在合資品牌中的保值率也很高。根據《2024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一汽豐田品牌三年保值率達69.34%,蟬聯合資廠商第一名,較行業均值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
雖然一汽豐田的保值率和可靠性都相當出色,但是到了產品力方面,即使如今開啟了諸多降價營銷策略,依然效果不夠理想。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為例,當眾多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更為先進的L2+,甚至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時,一汽豐田部分車型仍停留在較為基礎的階段,這使得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再有就是一些車艙內的智能配置,車機系統等,甚至倒車影像在一汽豐田的很多低配車型上都沒有配置,放在2025年確實顯得有些落伍。
從長遠來看,降價并非可持續發展的良策。長期依賴降價,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對品牌的價值認知降低。一旦市場競爭加劇,其他車企也采取降價措施,一汽豐田將陷入更為艱難的境地。降價還會壓縮利潤空間,影響企業在研發、生產等環節的投入,進一步阻礙產品力的提升。
AM車鏡總結:
綜合來看,一汽豐田此次召回事件,展現了其作為合資車企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這一行為值得認可。在汽車可靠性方面,一汽豐田憑借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一直有著出色表現。一汽豐田需要加大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加快車型更新換代速度,積極引入流行配置,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以增強產品競爭力。在電動化領域,應加快布局,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滿足市場需求。只有這樣,一汽豐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