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數字系列的小屏旗艦之路已經走過了約三年光景,從小米12、小米12S再到剛剛發布的小米 15,小米這三年一路走來也算是歷經磨難與艱辛。特別是前兩代產品由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導致最終的銷量并不是特別樂觀。但好在小米堅持了下來,并在2022年發布了小米13這樣一款極為出色的小屏旗艦。當然優秀歸優秀,在硬件的配置和體驗上,小米13還是有一些可以繼續提升的地方。于是,小米14來了,在補足屏幕、影像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短板后,小米14首銷便突破了百萬大關,屬實有些驚艷。
小編自己算是忠實的小直屏黨,對小編來說,小屏手機獨有的握持感以及直屏手機所帶來的視覺觀感都很重要。所以,小編選擇成為其中的一員,即便已經購買使用了小米 14半年多的時間,但新鮮感依舊。直到看到它——小米15,更窄的四等寬邊框,極為舒適的握持手感,同時還補上了超聲波指紋,真的一眼心動!
本期小董日志君,我們一同欣賞全新的小米15,來看一下小米 15有哪些點能令人心動以及澎湃OS 2.0這次行嗎?
產品性能:首發驍龍8至尊版,“馴龍高手”不止滿幀
不出意料,這次小米15系列繼續首發全新的驍龍8 Elite移動平臺(驍龍8至尊版),高通這次突然改名,其實也代表了這次的驍龍8至尊版的升級幅度或者說變化可能不簡單。關于驍龍8至尊版的參數和性能表現,在10月22日凌晨3點已經解禁了,只不過當時是高通的工程樣機,而這次是零售機體驗。
驍龍8至尊版這次制程工藝升級為臺積電第二代3nm(N3E),換上了高通自研的Oryon架構,由上代的三叢集四簇架構變成了“2+6”兩個獨立CPU簇架構,兩顆超大核為Oryon-L,主頻為4.32GHz,12MB共享L2緩存,這個CPU主頻應該是手機SoC的新高了。六顆大核為Oryon-M,主頻為3.53GHz,大核頻率甚至比去年的超大核頻率還高了一些,同樣為12MB共享L2緩存。驍龍8至尊版這個詞去掉了L3緩存,而是采用L2+SLC的設計,SLC緩存也要比上代提升至8MB。官方表示相較于上代CPU單核性能提升45%,多核性能提升45%,CPU峰值功耗降低52%。
GPU同樣是全新的Adreno 800系列,Adreno 830,GPU頻率也提升至1100MHz,獨立顯存提升至12MB,官方表示相較于上代GPU性能提升40%,功耗下降40%。
產品CPU跑分情況
Geekbench 6.3.0版本,小米15 單核跑分3166,多核跑分9603。相較于上代平臺單核得分提升約42.7%,多核得分提升約31.5%。
同時小編還測試了極限環境(冰箱)下的跑分,小米15單核3234,多核10093。
產品GPU跑分情況
照例使用3DMark測試,小米15 Wild Life Extreme 最佳跑分6524,相較于上代平臺提升約39.5%,Steel Nomad Light 最佳跑分2492。
極限環境下,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 最佳跑分6662,Steel Nomad Light 最佳跑分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