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的“上汽之夜”,閃爍的鎂光燈下,這家曾連續18年蟬聯中國車企銷量冠軍的行業巨擘,首次以“集團軍”姿態登場,向外界展示變革決心。
在發布會現場,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穩步登臺,在對往昔成就的回溯中,舉手投足間盡顯老牌車企的深厚底蘊與從容風范。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發言之余,佇立舞臺邊側,目光始終緊隨著臺上演講的合作伙伴代表,這一幕,恰似上汽當下狀態的生動寫照:做虛心傾聽的學習者,正以謙遜之姿,積極擁抱變化。
“雞蛋破殼有兩種方式:由外向內打破,那是食物;由內向外打破,那是新生。”當下,上汽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陣痛期,賈健旭這句充滿哲理的話,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上汽改革的艱難與決然。
陣痛:不要害怕改變
在“上汽之夜”的展廳走廊,數十張歷史照片記錄著這家企業的輝煌:1984年上海大眾簽約儀式上中德雙方的握手、2006年品牌誕生時“英倫血統”的營銷話術、2016年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的發布會盛況……“從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機,到新時代的移動智能大終端,上海灘的傳奇永不落幕。”王曉秋的話語擲地有聲,令人心潮澎湃。目光移至走廊盡頭,一塊空白墻面卻格外刺眼——這里或許將留給未來的新故事。
因此在2024年,上汽啟動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組織變革:將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自主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目的是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團所有的可用資源,匯聚成一股力量。
大刀闊斧的組織變革,在陣痛期過后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之后,上汽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今年1-3月份,上汽乘用車銷售16.4萬輛,其中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更是同比大漲58.7%。
同時,上汽進一步推動供應鏈改革,通過統一采購平臺、自研核心三電技術、引入華為IPD管理體系實現降本增效。
突圍:技術平權與安全革命
要說這幾年的行業關鍵詞,幾乎都離不開“平權”二字。科技平權、智能平權等,各種鋪天蓋地的宣傳令人應接不暇。這場發布會上汽同樣用大幅篇幅向眾人闡述了它眼中的技術平權——一場基于安全而來的技術變革。王曉秋說道,“我們要在‘平權’驅動下,不斷實現‘進階’。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
技術突圍的暗面,往往是市場認知的鴻溝。當下,眾多用戶對智駕安全性深感焦慮時,上汽底盤專家蘆勇在發布會上詳解“安全3.0”技術體系。這種從被動防護到主動預判的進化路徑,恰似上汽技術路線的縮影——既要守住傳統優勢,又要開辟新戰場。
而在智駕生態方面,上汽帶來了“地大華魔”(地平線、大疆、華為、Momenta)組合拳,覆蓋L2+到L4智駕系統,試圖以更有實力的朋友圈來彰顯自身肌肉。
“開放合作的前提是守住技術護城河。”上汽這種策略在供應鏈端體現得更為直接——與地平線聯合開發的征程6E芯片,要求植入自主研發的冗余校驗模塊;與大疆合作L2+智駕系統時,執意保留底盤控制權的最終決策邏輯。
這種“既借外力又不失主導”的模式,重塑著傳統車企的轉型范式。
綜述
對于上汽這家傳統巨頭而言,轉型既需要打破組織慣性、技術路徑依賴,更需要與時間賽跑——新勢力不會等待上汽慢慢轉身。
“在上汽,用戶不再只是終點買單人,而將變身起點合伙人”王曉秋的這句話,道出了轉型的本質——再宏大的戰略,最終要回歸到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理性現實,這也是上汽接下來必須要贏的關鍵一役。但不可否認,與過去相比,上汽正在迎來新生,向一家偉大的百年企業蛻變,并擁有了不輸于對手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