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有一個名為“沙涓”(英文名Sandriver)的手工羊絨品牌,誕生13年來連續八年受邀參加巴黎時裝周,2023年因在日喀則江孜雪山腳下舉行時尚大秀“出圈”。
“沙涓喻指沙漠中的河流。西藏氆氌(pǔ lu)技藝融合沙涓羊絨,符合全球消費者的審美,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即將前往法國參加2025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的沙涓創始人郭秀玲說,“客戶很喜歡我們的產品,盡管我們以高于國內的價格銷售,但訂單依舊火爆。”
近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青海果洛州瑪多縣接連發生的地震也牽動著郭秀玲的心,因為上海沙涓在西藏、青海地區有10個手工工坊。“(地震發生后)我們西藏公司和上海公司第一時間就開始捐贈,并給每一位學員打電話,排查每一人和每一戶,確認都沒有問題,我們才放心。”郭秀玲說。
Sandriver“沙涓”羊絨創始人郭秀玲 受訪者供圖
產業援藏,幫諧瑪氆氌實現迭代更新
“氆氌”兩字源于藏語音譯,指藏族地區所產的手工毛織品,具有結實耐磨、御寒擋風、色彩鮮艷的特點。氆氌工藝在青藏高原世代相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日喀則市江孜縣所產的“諧瑪氆氌”是氆氌中的上品,以綿羊脖頸下14.3-14.9微米的珍稀細軟絨毛為原料,通過傳統機器手工紡織、著色等多項工序,耗時一周以上才能成品。
2009年,江孜諧瑪氆氌編織技藝入選西藏自治區級非遺保護項目,利用氆氌進一步加工的“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然而,氆氌走到今天,也因材料品質限制、樣式品種單一、技藝傳承斷檔等問題陷入困境。當地手工藝人格桑卓瑪就曾回憶說:“阿佳”(藏語,姐妹)辛辛苦苦做工一天,收入只有幾十元,這樣很容易后繼無人。
郭秀玲(右一)在位于上海金山區的上海氆氌研發中心對來滬參加培訓的藏族手工藝人進行指導。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2023年3月,上海市援藏干部聯絡組江孜小組找到郭秀玲,希望引入她領銜的團隊和品牌,以產業援藏方式幫助江孜諧瑪氆氌實現迭代更新。郭秀玲欣然答應,她與江孜縣合作建起“阿佳格桑工坊”,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又在上海金山設立西藏氆氌研發中心,在西藏日喀則設立上海工匠氆氌工作室,革新排經、腳踏、配色等工藝,對傳統氆氌紡織機作出改良,將現代技術融入傳統工藝中,開發出圍巾、披肩、靠墊等適應現代人需求的生活日用品。
“在這個氆氌全產業鏈中,可以說人人都是受益者,這也是我最開心的事。”郭秀玲舉例說,格桑卓瑪從未上過學,連自己的藏文名字都不會寫,但她勤奮好學,快速成長為新氆氌工匠中的“大明星”,她親手做的氆氌作品入駐了法國頂級商場樂蓬馬歇百貨。當前,郭秀玲正緊鑼密鼓準備赴法國參加1月16日-20日舉行的2025年(春季)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將首發羊絨毛毯、羊絨大衣等新品,展現沙涓“氆氌復興計劃”的最新成果。
最近西藏定日縣和青海瑪多縣發生的地震也讓她揪心。“我們的西藏公司和上海公司,第一時間在西藏上海商會組織下捐贈物資和錢,同時組織客戶和身邊人向震區捐贈,主要是災后重建的東西。”郭秀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瑪多縣地震發生時,正好有40位來自瑪多縣的學員在上海金山的工廠接受培訓,公司第一時間把他們召集起來,挨個詢問家里是否受災或者遇到困難。對于已經學成回藏的拉孜縣的學員,他們也一個個打電話,排查每個人、每戶家庭的受災情況。
“阿佳”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在上海市援藏干部聯絡組和江孜縣政府的幫助下,2023年有70多位 “阿佳”走出高原,來到上海金山氆氌研發中心參加培訓,學成后再回到家鄉“以老帶新”。以往主要依賴丈夫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藏族“阿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今年23歲的江孜縣江熱村女孩次仁片多的故事,是一個生動案例。
在沙涓產業援藏的途中,郭秀玲(右一)與次仁片多(中)結下了不解之緣,多次帶著羊絨紗線來到小姑娘家中,向她傳授鉤針技能。受訪者供圖
因患有先天性畸形和一級重度殘疾,次仁片多從小就無法行走,也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她自學普通話和鉤針編織技藝,在家編織氆氌等手工藝產品換取微薄收入。在沙涓產業援藏的途中,郭秀玲多次來到小姑娘家中,向她傳授鉤針技能。2023年10月底,次仁片多和媽媽還應邀赴上海金山匠人工坊學習培訓。
培訓期間,郭秀玲及其沙涓團隊為次仁片多設計開發出專屬于她的手工藝產品款式——創意十足的羊絨手工陪伴系列玩偶和羊絨手鉤織毯,并與她簽訂了總價值約4萬元的500只羊絨玩偶合同,使她的個人收入得到大幅提高。通過沙涓公司積極對接,這位藏族阿佳與上海酒店建立了“次仁片多手工玩偶”長期銷售合作關系。2024年1月,由次仁片多獨立完成、用96片羊絨鉤片合成的手工鉤織毯亮相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上海沙涓在西藏、青海地區已建成10個手工工坊,幫助家門口就業的阿佳們增收。圖為郭秀玲(左二)與手工工坊的阿佳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如今,前來上海金山培訓的藏地“阿佳”達20余批次、300余人次。郭秀玲說,在“家門口”的手工工坊,“阿佳”們每制作一條圍巾可以賺得300余元的手工費,紋樣最復雜的氆氌加工費高達1200余元。通常,一位“阿佳”2-3天就能完成一件氆氌制品,每個月能有3000-4000元的穩定收入。
“不同的是,她們在這里不需要坐班,都是在忙完家務事后才來織布,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這些建在‘家門口’的手工工坊不僅解決了藏族婦女的就業問題,也為傳承與創新民族手工藝搭建了橋梁,賦予了這項非遺新的生命力。”郭秀玲說。
2023年9月17日,沙涓“雪域·回響”喜馬拉雅大秀在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乃欽康桑雪山腳下舉行。受訪者供圖
“軟黃金”圈粉海內外消費者
這些年,沙涓頻頻叩開國際高端市場的大門,也撕去了不少西方人眼中“中國制造=質價低廉”的舊標簽。在保留氆氌傳統色彩、風格和圖案的同時,郭秀玲團隊的“氆氌復興計劃”融合了現代審美設計,制品不再局限于穿著服飾,還涉足酒店用品、家居生活、私人飛機內飾等眾多領域,“圈粉”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消費者。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獨樹一幟?郭秀玲的回答言簡意賅:“講好中國故事!經過厚重歷史文化積淀后的中國傳統手工藝,通過傳承與創新,就是沙涓有別于其他奢侈品的一個重要基因。”在她看來,原料的珍貴性是沙涓產品高品質的保證。國際上,細度15微米以下的羊絨被列為頂尖品質,西藏江孜的羊絨細度能達到14.5微米以下,可謂名副其實的“軟黃金”。
位于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的Sandriver“沙涓”羊絨展廳。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苦練內功,也是“沙涓出海”的底氣所在,為了在氆氌編織過程中提升產品質量,西藏工坊的織機旁會架設攝像頭,技術人員在上海金山與當地手工藝人視頻,通過手機遠程指導,一點一滴地打磨品質。
“目前,我們正在精心準備赴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的展品,格桑卓瑪也會跟我再度同赴巴黎,與世界頂級奢侈品同臺競技,樂蓬馬歇百貨的Sandriver VIP手工坊也在籌備中。今年還將開啟援滇新篇章,嘗試將云南民族手工藝‘滇繡’與羊絨相結合,研發打磨滇繡羊絨抱枕等新產品。”郭秀玲堅信,帶著中華民族特有基因的氆氌工藝,必定能在國際舞臺上持續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