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車展上,豐田汽車以"立全球 更中國"為主題,攜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三大品牌,發布全新研發體系與智電產品矩陣,展現跨國車企深度融入中國市場的戰略轉型。
作為在華累計服務超2000萬用戶的企業,豐田宣布啟動"中國式繼承與進化2.0"計劃,重構本土化研發體系。通過建立ONE R&D研發體制,統合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與三家合資企業研發資源,首次實現研發決策權由中國團隊主導。同時創新性引入中國首席工程師(RCE)制度,由本土團隊全權負責產品開發,首款成果bZ5/已進入量產階段。
"跨國車企必須從'適應中國'轉向'由中國定義'。"豐田中國研發負責人表示。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30.1%,智能座艙搭載率突破50%,市場迭代速度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豐田將中國定位為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展出的旗艦車型即印證這一戰略——該車不僅是首款搭載鴻蒙智能座艙的D級轎車,其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更針對中國復雜路況深度優化。
本屆車展豐田重點呈現兩大突破:技術層面,bZ系列世界觀完成煥新升級,確立"安心、安全、先進"三大核心價值,品牌視覺系統融入環保木紋元素;場景層面,推出Active戶外系列與Urban城市系列改裝方案,覆蓋露營裝備集成、年輕化數字交互等新興消費需求。值得關注的是,所有展車均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本土化率較上代產品提升40%。
豐田此次戰略調整具有標桿意義。從技術適配到決策賦權,跨國車企正在重構中國戰略。豐田研發體系的本土化深度,或將重新定義'在中國,為世界'的產業邏輯。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84%,智能網聯技術標準采納率領先歐美市場2-3年,這迫使跨國企業必須加速技術決策權下放。
根據規劃,豐田將在2025年啟動"新甲子計劃",通過Multi-Pathway技術路徑實現全場景出行覆蓋。企業高層透露,當前中國團隊已參與28個全球研發項目,本土創新成果向海外輸出比例較三年前提升5倍。這場始于上海車展的戰略變革,正成為跨國車企深度融入中國創新生態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