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的發言,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他分享的小米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不僅展現了小米在科技浪潮中的破浪前行,更揭示了一家科技巨頭不斷成長的密碼。
雷軍自豪地表示,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突破堪稱近年來的一大亮點。自去年產品上市,短短 9 個月,小米電動汽車交付量就超過 13.5 萬輛,創造行業奇跡。如今,訂單已排到 6 至 7 個月之后,這一成績,是市場對小米產品強烈需求的有力證明,也讓人們看到小米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強勁勢頭。雷軍透露,小米將繼續加大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小米的這一決心,無疑是在向市場宣告其深耕的決心與長遠布局。
回顧小米的發展之路,從北京北四環的小辦公室起步,到如今成為全球科技巨頭,過去 15 年,小米緊緊抓住時代機遇,實現了高速增長。然而,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2 年和 2023 年,小米連續兩年負增長,內外壓力巨大。但在海淀區委、區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下,小米在去年重新恢復高速增長,增速超過 30%。這種逆境中的崛起,彰顯了小米強大的韌性與適應能力。
談及小米的成功經驗,雷軍著重強調了信心與研發投入的重要性。面對困難時,企業必須堅定信心,相信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為了踐行這一理念,2021 至 2025 年,小米投入 1050 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2025 年科研投入預計 300 億元。如此巨額的投入,顯著提升了小米的競爭力,為其在各領域的發展筑牢根基。
雷軍對小米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預計今年小米將繼續保持 30% 以上的增長速度。自去年以來,小米股價持續上漲,累計上漲近 190%,最新市值站上 1.1 萬億港元。在元宵直播中,雷軍回應市值破萬億時,言語中滿是對股東的感謝與負責:“感謝看好、支持我們的股東們。如果掙錢了,這是大家投資應得的回報;如果短期內有波動,也請大家不要罵我。股價漲跌,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我們能保證的是,一定持續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為股東創造價值。” 這番真誠的話語,體現了小米對股東的擔當與對自身發展的堅定信念。

2 月 14 日,雷軍在社交媒體宣布小米 SU7 Ultra 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跑出 2 分 9 秒 944 的成績,成為上賽最速量產車,刷新上海國際賽車場官方認證圈速紀錄。這一成績,不僅是小米汽車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小米在汽車領域邁向新高度的重要標志,
正如雷軍所說:“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更是新傳奇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