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轉型階段,更具創新性、更高附加值和更強競爭力的產業能夠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亦是本次會議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其中人工智能是重中之重,有望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
在政策引領下,近年來,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制定差異化戰略,落地“人工智能+”行動,構建特色產業集群,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提供全方位保障。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人工智能+”行動正在改變生產與服務模式,如制造業企業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工廠,借助數字孿生技術實現生產流程實時優化,顯著縮短產品交付周期。服務業物流企業打造的智慧供應鏈平臺,整合人工智能路徑規劃算法,使干線運輸車輛滿載率大幅提升,碳排放量大幅降低。這種降本增效的乘數效應,正在重塑產業競爭格局。
此外,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本質上也是人工智能技術從“數字智能”向“物理智能”延伸的結果,這場雙向賦能的技術革命,正在拓展人類對機器智能的認知邊界。
通過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能+”行動正在智能制造、工業生產、商貿物流、服務生活等領域快速落地,以政策為引領、技術為支撐、場景為抓手,通過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由“新”向“質”升級。
“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大空間智能路徑規劃系統算法日益成熟,可實現多用戶無感路徑規劃與防碰撞,顯著提升游戲體驗與場地運營效率,同時催生更多優質內容,驅動產業迭代升級,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遙在(山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TO馬玉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