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下,電機作為電驅系統的核心動力源,正面臨多重技術挑戰:高功率密度需求使散熱系統面臨極限挑戰,電機溫升直接影響效率與壽命;高速化與高電壓趨勢加劇了軸承電腐蝕、絕緣老化及電磁兼容性問題;稀土資源依賴推高成本并制約供應鏈安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要求對材料耐疲勞性、潤滑兼容性及制造工藝提出嚴苛標準;與此同時,低碳化目標倒逼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優化,亟需從設計、材料到生產環節的革新突破。如何兼顧性能、成本與可持續性,成為行業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
TMC2025驅動電機專題論壇聚焦行業痛點與前沿趨勢,匯聚全球頂尖企業、科研機構及行業領軍專家,從電機設計、材料創新、工藝升級、熱管理優化到智能化開發,全方位呈現驅動電機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與突破性成果,為行業提供深度技術洞察與解決方案。
預計500+汽車與電機行業內專業代表將齊聚驅動電機專題論壇,2000+動力系統領域專業人士將到現場參觀電機相關技術展覽。通過產業鏈深度協同與實測數據共享,推動技術快速落地與產業升級,定義未來十年全球電驅技術新方向。
6月12日(星期四) | 下午 13:30-18:00
01
驅動電機技術創新及趨勢
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驅動電機關鍵技術
-
新型扁線繞組拓撲構建,實現交流損耗抑制技術
-
高效冷卻結構設計及新型材料的應用技術
-
電機模態精準計算及新型轉子斜極減振降噪方案
-
高密度直驅輪轂電機關鍵技術
謝穎|哈爾濱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高速電機系統:極限挑戰與突破
奇瑞汽車(邀請中)
基于SmFeN磁鋼和波繞組的先進電機技術
-
采用SmFeN 代替NdFeB的磁阻電機效率和持續性能更高
-
采用混合磁鋼的電機能在降低NdFeB 用量60%的情況下實現高功率和高效率輸出
-
新一代波繞組工藝能降低端部高度,降低制造投入的同時提高效率
王象武|舍弗勒電驅及熱管理創新技術經理
軸向磁通電機關鍵技術突破與應用前景
嵐圖汽車(邀請中)
02
高電壓高速電機絕緣材料創新,絕緣系統評價與測試
住友電木E-Axle樹脂化解決方案
過熱固模塑料替代傳統絕緣紙與滴漆,解決電機過熱問題。方案采用兩步注塑工藝:先在扁線槽內注塑0.2~0.3mm薄壁層提升導熱效率,再整體注塑填充間隙并包覆扁線端部,結合端蓋冷卻水通道與盤管形成高效散熱系統。仿真顯示該設計可降低電機溫度40~50℃,同時薄壁結構提高槽滿率,優化空間利用率與熱管理,兼顧高絕緣、高導熱及輕量化,助力高功率密度電機性能提升。
蘇州住友電木有限公司
油冷電驅系統多維防護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
本研究針對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三大核心防護需求展開技術攻關:包括軸承電腐蝕防護、EMC防護與優化;電驅定子絕緣防護;電驅系統防水透氣的防護需求。該研究提出:通過非驅動端集成導電環來抑制軸承電腐蝕與電磁干擾,優化軸向空間布局的創新型技術方案;兼容現有浸漬工藝,實現定子絕緣系統性能升級工藝簡化的浸漬系統和替代焊接端部環氧涂敷粉系統的的液體絕緣解決方案;以及創新性的采用了透氣不飽和多孔濾材,解決現有油冷電驅透氣系統的漏油、堵塞問題的防水透氣解決方案。應用實踐表明:通過上述技術突破,可顯著提升系統可靠性,同步降低維護成本與生產復雜性,為高功率密度電驅的散熱、耐久性及降本需求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和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油冷電機絕緣性能及油品兼容性測試與評價
為順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向高功率密度、高電壓等級、小型化方向發展的技術需求,系統探討了油冷電機用漆包線、浸漬漆、槽絕緣材料、涂敷粉等主絕緣材料的應用現狀;同時,深入分析當前油冷電機絕緣可靠性評定技術的研究進展,并對現有評定標準進行梳理;最后,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對油冷電機絕緣性能檢測技術的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孫宇|桂林賽盟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電機絕緣系統評定方法及測試方案
四川大學(邀請中)
6月13日(星期五) | 上午 08:30-12:30
03
電機熱管理解決方案
油冷電驅流體和熱管理仿真解決方案
采用半隱式運動粒子法(MPS)精確模擬油冷電機轉子甩油、繞組淋油及減速器飛濺潤滑等復雜流動,結合一維系統與三維有限元混合建模實現瞬態熱分析,預測誤差低于5%。創新數字孿生模型通過流熱網絡降階和在線參數辨識替代傳統溫度傳感器,誤差±5K以內,降低硬件成本。多GPU并行加速技術提升仿真效率8-12倍,支持百萬級粒子規模應用。該方案優化熱管理系統設計,加速電驅動研發,助力智能化和降本增效。
王溪|蘇州舜云工程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汽車行業電氣化轉型期的特種聚合物基礎研究
通過12000小時冷卻液及ATF老化測試驗證PPS、PPA等材料在高溫、高酸環境下的優異耐久性;創新應用激光焊接工藝優化電驅潤滑組件生產,提升效率與可靠性;揭示材料在高壓、多介質耦合工況下的性能衰減規律(如吸水致Tg下降、絕緣劣化),并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為高電壓電驅系統提供耐老化、高絕緣的聚合物選型指導,助力汽車電氣化轉型的可靠性與降本需求。
潘禹|Syensqo大中華區市場經理
車用驅動電機油液直接冷卻技術
油液直接冷卻技術通過高效冷卻結構創新與冷卻系統精細化管理設計,解決了高功率密度電機的散熱難題,推動電驅系統向更高性能、更低能耗方向發展。未來趨勢包括:
-
高效油冷結構的不斷創新:槽內油冷、浸沒油冷、磁鋼直冷結構的發展對于電機冷卻性能的提升。
-
智能化冷卻控制升級:溫升預測技術與AI算法動態調節冷卻參數相結合,實現冷卻系統能效最優。
-
材料與工藝突破:開發耐高溫、低粘度油品、兼容性強的材料應用體系及高精度油路加工技術,降低系統成本。
湖南中車時代電驅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代油液對電驅熱管理和效率的模擬試驗和仿真研究
通過試驗與仿真驗證新型基礎油配方(如PAO替代品)在油冷電機中的熱管理優勢:極端工況下電機溫度降低13℃,效率提升且能耗節省。結合三維建模與分子結構分析,揭示油液分布及溫場規律,為電驅設計提供冷卻優化與油液匹配數據支撐,助力提升電驅可靠性、效率及極端工況適應性。
埃克森美孚
水基潤滑流體 - 提升驅動單元熱管理和效率性能
通過高導熱性(熱容為油液2倍、導熱系數4倍)實現電機直接冷卻,定子峰值溫度降低20-25℃,功率密度提升30%;同時優化傳動效率1.3%,單循環節能18.9Wh,全生命周期減碳150kg/車。結合專用硬件設計規避導電風險,兼容潤滑與絕緣需求,并降低電池與電機成本(單車節省超100美元),為高功率密度電驅提供高效熱管理與低碳解決方案。
道達爾潤滑油(中國)有限公司
04
新型電機磁性材料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用高性能電工鋼及其應用研究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發展方向為高效化和高速化,因此電工鋼向著低鐵損和高強度方向快速發展,同時自粘接涂層為鐵芯制備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電機效率。
-
高效率驅動電機用極低鐵損電工鋼
-
高速化驅動電機用高強度電工鋼
-
自粘接涂層技術
安冬洋|首鋼智新電磁材料(遷安)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基礎新材料變革助力非晶-碳纖維超級電驅產品升級發展
-
高效率及高功率密度是高性能電驅重要發展路線
-
廣汽夸克電驅2.0 非晶-碳纖維電驅工況效率超93%
-
超薄非晶定子降低電機損耗,碳纖維轉子提升電機功率
-
材料革新助力電驅發展
喻皓|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電驅系統部部長
新型電機磁性材料(演講方向)
青島思能動力
6月13日(星期五) | 下午 13:30-17:15
05
高速電機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及軟件解決方案
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用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軸承解決方案
針對高速電機開發窄幅組合式樹脂保持架,與傳統軸承相比外徑減小10%、重量減50%、摩擦降25%;針對高扭矩軸優化圓錐滾子軸承,通過滾道冠狀及貧油潤滑技術減少20%摩擦,兼顧壽命與耐燒結性。兩項技術突破助力電驅系統小型化、輕量化及高效化,提升整車續航與性能。
恩斯克(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電驅油對高速軸承運行影響的研究
針對新能源汽車高速軸承潤滑挑戰,開發新型30,000rpm試驗臺架(實測21,000rpm),結合NSK高速軸承測試不同電驅油性能,揭示高溫升與滾子打滑現象對油品的新需求。創新試驗方法突破傳統FE-8臺架局限,通過多點溫控、液壓加載等技術模擬真實工況,為高轉速、高集成電驅系統提供潤滑優化依據,推動電驅油適配性升級及測試標準革新。
王威|路博潤中國區傳動系技術經理
摩擦與未來-軸承如何驅動可持續發展
通過產品創新和產品設計優化迭代來改善軸承的摩擦損失以提高系統效率,降低摩擦與CO2排放。
-
提供創新性的軸承設計,優化軸承內部結構
-
通過使用優質的定制化的鋼材和其他提高功率密度的手段來減小軸承的尺寸
-
將分享包括輪轂軸承小型化,摩擦優化以及摩擦功率與成本的計算等技術案例
舍弗勒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先進材料和工藝融合的汽車軸承長壽命技術研究
通過優化高碳鉻鋼及滲碳鋼的微量元素與非金屬夾雜物控制,結合鍛造、冷輾擴等精密成型工藝及定制熱處理,提升軸承耐磨損與承載性能。實驗驗證顯示,該技術方案在高速、高負荷及污染潤滑等嚴苛工況下顯著延長壽命,并通過壽命修正系數指導選型,為新能源汽車傳動系統提供高可靠、低摩擦的長壽命軸承解決方案,助力輕量化與高效化需求。
人本股份
06
電機的仿真開發與預測技術
動態電功率測試
基于周期數平均及開關周期的動態功率計算方法,精準捕捉變頻、能量回收等復雜工況下的功率變化,解決傳統時長平均法精度不足的痛點;同步開發多通道一體化測量系統,集成電功率、機械及CAN總線數據同步采集,測試效率提升33%。通過電機效率MAP圖等案例驗證,該技術顯著縮短測試周期、降低能耗與成本,為新能源汽車及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測試解決方案,助力電機控制與能量管理優化。
李勇|HBK – Hottinger Brüel & Kjær 汽車與工業領域業務拓展經理
AI驅動的電機多物理場開發
-
AI與電機多物理場開發概述
-
AI在電機多物理場建模中的應用
-
AI驅動的電機多物理場耦合仿真
-
AI驅動的電機開發流程優化
-
AI驅動的電機多物理場開發的未來展望
崔淑梅|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3000+來自乘/商車企、動力系統、功率半導體、高校及科研機構與工程咨詢方面的嘉賓現場交流碰撞
500+專業代表參加驅動電機專題會議
100+動力系統領域Tier1
60+整車企業深度參與
20+場行業領袖、企業高層及高校專家的主題演講
1 場高層專家閉門會
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系統創新技術會展
匯聚180+國內外展商,超500+創新技術產品,3000+專業人數參觀,50+行業媒體同步曝光
專家閉門會
將定向邀請來自于整車、Tier1、驅動電機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技術高層與專家就未來電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高性能磁性材料在驅動電機的應用等主題進行深入技術交流。聚焦技術革新與場景適配,探討電機在多元化車型及工況下的創新方向。
2025年度創新技術評選
從創新性、用戶價值及產業化潛力三個維度為行業甄別更適合中國市場的創新技術。